
指留都的命官。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南京戶部尚書梁公神道碑銘》:“既登留曹,遂典錢穀,雍容廟堂,以率羣屬。”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四》:“其在留曹時,閉戶獨飲朗吟,有造門者,聆其音急,呼而扣之,勃然答曰:‘勿廢我酣興!’”參見“ 留都 ”。
“留曹”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官職含義(多見于明代文獻) 指明代在留都(南京)設置的官職,屬六部體系。如李東陽《梁公神道碑銘》提到“既登留曹,遂典錢谷”,描述官員在南京戶部任職的經曆。顧起綸《國雅品》中“在留曹時”也印證了這一用法,特指南京官署的職務。
成語典故(現代詞典釋義) 發音為liú cáo,比喻成為他人下屬或被利用,源自曹操善用人才的曆史形象。如查字典解釋為“留下來做曹操”,強調權謀關系中被動從屬的狀态。但此釋義未見于古代文獻,可能是現代對曆史人物的引申解讀。
辨析要點:
建議具體語境中結合文獻年代判斷詞義,明代史料中應取官職說,現代比喻用法則需謹慎考據。
《留曹》是指短暫停留或逗留,常用來形容臨時待在某個地方,不久就要離開的狀态。
拆分該字的部首為“禾”和“木”,其中禾部表示與農業有關,木部表示與樹木有關。留曹的筆畫數為11畫。
《留曹》一詞的來源與古代的農耕生活有關。在農耕社會中,農民常常會為了臨時休息或尋找臨時住所而停留在農田或樹林之間,這種臨時停留的狀态被形容為“留曹”。
《留曹》的繁體寫法為「畱曹」。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所以《留曹》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這些變化多為字形的簡化,不影響字義。具體的古代寫法請參考古代史書或字書。
1. 他正在留曹,很快就要起程了。
2. 臨行前,我想在這裡留曹幾天。
留連、曹操、曹雪芹、留守、曹縣等。
逗留、停留、暫時居住等。
離開、啟程、出發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