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秋的意思、立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秋的解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中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詳細解釋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八月七、八或九日,農曆七月初。《逸周書·時訓》:“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禮記·月令》:“﹝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後漢書·魯恭傳》:“舊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來,改用孟夏。”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立秋雨》:“若立秋之日得雨,則秋田暢茂,歲書大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起始,其含義與自然變化、農業活動密切相關。以下從詞義、時間、自然現象及文化意義四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時間與天文特征

三、自然現象與物候

  1. 三候:
    • 一候涼風至:刮風時帶有涼意,不同于夏季熱風。
    • 二候白露生:清晨霧氣增多,露水凝結。
    • 三候寒蟬鳴:秋蟬感陰氣而鳴叫。
  2. 氣候轉折:降水與濕度開始減少,萬物從繁茂轉向成熟。

四、文化與社會意義

補充說明

立秋并非氣象學上的入秋,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夏季,需到處暑(約8月23日)後才會逐漸涼爽。因此,民間有“立秋不到秋,天涼白露後”的諺語。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農曆中的一個重要節氣。其意思是夏季結束,秋季開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立秋》的拆分部首為“立”和“禾”,其中“立”是指人立起來的意思,表示進入新的階段;“禾”是指莊稼秋季的意思,表示農作物開始成熟。整個字的筆畫為8畫。

來源

《立秋》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周易》一書中,意為夏季結束和秋季開始的時刻。後來,這個詞被引申為一個節氣的名稱,用來表示農曆中的具體日期。

繁體

《立秋》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立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意思沒有改變。例如,古時候的《立秋》可以寫成「立禾」。

例句

1. 今天是立秋,天氣開始轉涼了。

2. 立秋時節,農民們開始收割莊稼。

組詞

秋季、秋天、秋風、秋收、秋色、立秋節氣

近義詞

秋分、白露、寒露、霜降

反義詞

立春、立夏、立冬、立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