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池。《文選·陸機<拟庭中有奇樹>詩》:“躑躅遵林渚,惠風入我懷。” 劉良 注:“言……躑躅思念循於林池之上。”
“林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詞義
指林池或林木與水中小洲相映的自然景觀,即樹林與水域交錯的區域。該詞由“林”(成片的樹木)和“渚”(水中小塊陸地)組合而成,強調自然環境中植被與水體的交融。
出處
最早見于《文選·陸機<拟庭中有奇樹>詩》中的“躑躅遵林渚,惠風入我懷”,劉良注解為“在林池之上徘徊思念”。
曆史地名
林渚亦稱白雁坡,位于今河南省新鄭市觀音寺鎮嶽口村,曾為古代軍事要地。例如,晉代鄧遐、朱序曾在此擊敗燕軍。
文化意象
作為文學意象,常用來描繪幽靜的自然環境,如陸機詩中通過“林渚”與“惠風”營造出恬淡意境,表達對自然或情感的眷戀。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曆史事件或詩詞引用,可查閱《文選》或地方志資料。
《林渚》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森林和水邊”的意思。
《林渚》的部首是木,由于木是漢字的一個基本部分,所以它通常用來表示與樹木有關的事物。
《林渚》的筆畫數為12劃。
《林渚》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論語·公冶長》篇中。繁體字形如:「林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林渚》在古代的寫法如下:
林:木的左右各加一橫,表示很多樹木如同一片森林。
渚:由水和者組成,表示樹木和水邊的意思。
1. 夏日的午後,我喜歡去《林渚》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2. 這個湖邊有一片《林渚》,非常適合郊遊和野餐。
1. 林海:指廣闊的樹木茂盛的地區。
2. 渚邊:指水邊的地方。
林木、森林、叢林
平原、大地、沙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