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廪祿的意思、廪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廪祿的解釋

亦作“廪祿”。祿米;俸祿。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保嚴公行狀》:“俸秩廩祿,一以資軍。” 宋 蘇舜欽 《與歐陽公書》:“廩祿所入,不足充衣食。” 明 唐順之 《贈彭石屋序》:“吾廪祿之外,一錢亦私也,況百金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廪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廪”和“祿”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含義指古代官府供給官吏的糧食和俸祿。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合成義:

    • 廪 (lǐn): 本義指糧倉,也指糧倉中儲存的糧食。引申為官府供給的糧食。
    • 祿 (lù): 本義指福氣、福運,後特指古代官吏的俸給、薪俸。常指以糧食形式發放的俸祿。
    • 廪祿: 兩字合成,核心意義指官府按時供給官吏的糧食和俸祿。它強調的是作為官員俸祿一部分的實物供給(主要是糧食),有時也泛指官員的全部俸祿收入。
  2. 具體内涵與用法:

    • 實物供給: “廪祿”最初主要指實物形式的俸祿,尤其是糧食。古代官員俸祿常以谷物(如粟、米)的形式發放,這些糧食來源于官府的糧倉(廪)。
    • 泛指俸祿: 隨着詞義發展,“廪祿”也常用來泛指官員的全部俸祿收入,包括糧食、錢币或其他實物。
    • 制度體現: 這個詞體現了中國古代官僚制度中“秩祿制”的特點,即官員按品級高低享受不同标準的國家俸祿供給。
    • 語境應用: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員待遇、生計來源或朝廷對官員的供養。例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提到的“廪祿”即指官府供給的糧食俸祿。
  3. 權威辭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 對“廪祿”的解釋為:“祿米;俸祿。” 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的漢語語文詞典,具有極高的權威性。
    • 《辭源》(修訂本): 解釋為“俸祿。廪指祿米。” 《辭源》是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的大型工具書,其釋義注重詞語的曆史來源和古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為“俸祿。” 這部詞典針對古漢語學習者,釋義簡潔準确。

“廪祿”指古代官吏由官府供給的糧食和俸祿,核心在于作為俸祿的實物(尤其是糧食)供給,後也泛指官員的全部俸祿。它反映了古代官員的待遇來源和國家的官僚供養制度。

(注:因無可靠網頁來源直接提供精确的“廪祿”詞條鍊接,以上釋義主要依據權威工具書《漢語大詞典》、《辭源》(修訂本)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的内容進行綜合闡述。如需查閱詳細原文,建議參考上述紙質或官方電子版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廪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二、曆史來源與用法

  1. 詞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元稹《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保嚴公行狀》中提及“俸秩廪祿,一以資軍”,表明廪祿是官員收入的一部分,且與軍需相關。
  2. 宋代用例:
    蘇舜欽在《與歐陽公書》中寫道“廪祿所入,不足充衣食”,反映當時官員俸祿可能不足以維持生活。
  3. 明代擴展:
    唐順之《贈彭石屋序》提到“吾廪祿之外,一錢亦私也”,強調官員若以俸祿外的收入為私利則屬不當,體現對廉潔的重視。

三、文化内涵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廪祿”已不常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用于描述古代職官制度或廉政思想。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表汗敝蓋不棄哺祿漕闱船子詞文道口等腰梯形帝閣鵝毛素飛來峰飛裙分巡道浮譽古昔含笑花吽吽會宴賤易嬌怯矜哀精秀衿鞶計日指期僦賃絶衆拘迫炕梢誇羨撂荒龍虎真人鸾骖露頭露腦盲風晦雨茂實門插關兒蒙太奇木撲頭蓬荜生光棄才契機青簟遒悍禳星儒域善友神足月史案拾翠水溜溜騰軒天姻停航廳事體相唾掌我思武器弦輝銜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