廪祿的意思、廪祿的詳細解釋
廪祿的解釋
亦作“廪祿”。祿米;俸祿。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保嚴公行狀》:“俸秩廩祿,一以資軍。” 宋 蘇舜欽 《與歐陽公書》:“廩祿所入,不足充衣食。” 明 唐順之 《贈彭石屋序》:“吾廪祿之外,一錢亦私也,況百金乎!”
詞語分解
- 廪的解釋 廪 ǐ 米倉,亦指儲藏的米:倉廪。廪生(即“廪膳生員”,中國明、清兩代稱由府、州、縣按時發給銀子和補助生活的生員)。廪饩(舊指由官府供給的糧食)。 積聚,郁結:“廪于腸胃”。 筆畫數:; 部首:廣;
- 祿的解釋 祿 ù 古代官吏的俸給:祿米。祿位(借指官職)。祿蠹(指追求官祿的人)。祿食。俸祿。無功受祿。 福:“兒已薄祿相,幸複得此婦”。 姓。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廪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 拼音:lǐn lù
- 釋義:指古代官員的俸祿,通常以糧食(祿米)形式發放。其中“廪”原指糧倉,引申為官方供給的糧食;“祿”即俸祿,是古代官吏的薪酬。
二、曆史來源與用法
- 詞源: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元稹《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保嚴公行狀》中提及“俸秩廪祿,一以資軍”,表明廪祿是官員收入的一部分,且與軍需相關。
- 宋代用例:
蘇舜欽在《與歐陽公書》中寫道“廪祿所入,不足充衣食”,反映當時官員俸祿可能不足以維持生活。
- 明代擴展:
唐順之《贈彭石屋序》提到“吾廪祿之外,一錢亦私也”,強調官員若以俸祿外的收入為私利則屬不當,體現對廉潔的重視。
三、文化内涵
- 制度背景:古代官員俸祿常以糧食計量(如“石”),廪祿既是經濟保障,也象征身份地位。
- 道德約束:如例句“正色立朝,敕子弟廢田業……仰官廪祿,不與百姓争利”,強調官員應僅依賴俸祿,避免與民争利。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廪祿”已不常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用于描述古代職官制度或廉政思想。
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廪祿》的意思
《廪祿》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廪”和“祿”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廪祿》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廪:部首“廣”,總筆畫數4
祿:部首“示”,總筆畫數8
來源與繁體
《廪祿》這個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官制,指的是官員的俸祿。
在繁體中,該詞的寫法為「廩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廪祿》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主要的構造和意義是相似的。
例句
一些使用《廪祿》的例句:
1. 他盡職盡責,為國家貢獻了很多,所以得到了豐厚的廪祿。
2. 他的廪祿雖然豐厚,但他從不忘記自己的職責和責任。
組詞
一些與《廪祿》相關的組詞:
官廪、俸祿、廪吏、廪牲、廪甲
近義詞與反義詞
與《廪祿》相近的詞語:
俸祿、薪水、待遇
與《廪祿》相反的詞語:
窮困、無祿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