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淋漉的意思、淋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淋漉的解釋

流滴貌。 晉 葛洪 《抱樸子·君道》:“甘露淋漉以霄墜,嘉穗婀娜而盈箱。”《北齊書·文宣李後傳》:“帝愈怒,裸後,亂撾撻之,號天不已。盛以絹囊,流血淋漉。” 宋 韓琦 《廣陵大雪》詩:“乘溫變化雨聲來,度日階庭恣淋漉。” 清 袁枚 《隨園隨筆·<鹹通錄><三寶記>補正史所無》:“《北史》言 齊文宣 善終,而《三寶記》言其臨死患惡疾,不勝痛楚,命 劉桃枝 背負而行,鼻血淋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淋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淋漉”形容液體充分滲透、滴落或流淌的狀态。其核心意義與液體流動相關,既可描述自然現象(如雨、露),也可用于人或物的液體滲出(如血液、汗水)。

詞源與結構

具體用法與例句

  1. 自然現象

    • 晉代葛洪《抱樸子·君道》中“甘露淋漉以霄墜”描述露水密集滴落。
    • 宋代韓琦《廣陵大雪》詩“度日階庭恣淋漉”描繪雨水在庭院中流淌的場景。
  2. 人體或物體液體滲出

    • 《北齊書·文宣李後傳》記載“流血淋漉”,形容血液不斷滴落的狀态。
  3. 引申用法
    現代語境中也可比喻事物被充分浸潤,如“雨水淋漉後的土地”。

使用場景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口語中更常用“濕透”“滴落”等替代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例句或具體出處,可參考《抱樸子》《北齊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淋漉》是什麼意思

《淋漉》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物體表面濕透或弄濕。形容事物的濕度非常高,沒有任何幹燥的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淋漉》一共有兩個字,其中第一個字“淋”是由“水”和“令”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2個筆畫;第二個字“漉”是由“氵”和“鹿”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淋漉》這個詞可以追溯到《莊子·人間世》:“田翁有八子焉。比年,盛粥而歙谷,盈室而馑。于是盜跖乃漉粥而掃屋,粥肯然如也。”繁體字為「淋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對于《淋漉》這個詞,有時會使用“濛濛”來代替“淋漉”,意思和用法相同。

例句

1. 雨下了一整天,他回到家已是淋漉的濕透。

2. 小鳥在樹上撐起了傘,不讓自己被雨淋漉。

組詞

1. 淋濕:泛指被水或其他液體弄濕。

2. 濕漉漉:形容物體濕度很高,沒有幹燥的部分。

近義詞

沉濕、潮濕、濕透

反義詞

幹燥、懂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