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稅吏收稅時,為多征米谷,故意用腳踢斛,使斛面堆尖。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下》:“使改而徵粟米,其無淋尖踢斛,巧取於民之術乎?”亦省作“ 淋踢 ”。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倉收陋弊》:“平斛收兌,毋許借端留難,恣意淋踢。”
“淋尖踢斛”是古代中國賦稅征收中的一種剝削手段,具體指稅吏通過物理手段多征糧食。以下是詳細解釋:
“淋尖踢斛”是舊時稅吏在收糧時,通過兩種方式額外多征糧食的行為: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文獻中也将此詞寫作“踢斛淋尖”(如),但含義相同,均指向這一剝削手段。
《淋尖踢斛》是指一種行為,意思是用長竹竿頂住鼻子,稍稍用力,使其流血,并同時用腳踢碎斛(一種古代容器)。這個詞形象地表達了一種極度荒唐愚蠢的行為。
《淋尖踢斛》由淋、尖、踢、斛四個字組成。
淋 [lín],部首為水,總共有11個筆畫。
尖 [jiān],部首為寸,總共有5個筆畫。
踢 [tī],部首為足,總共有10個筆畫。
斛 [hú],部首為鬥,總共有10個筆畫。
《淋尖踢斛》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可能是古代民間發展起來的一個民間故事,用來形容愚蠢行為的荒誕。
《淋尖踢斛》的繁體字是「淋尖踢斛」。
古時候漢字寫法基本與現代漢字相同,但部分字形有所不同。對于《淋尖踢斛》這個詞,古代的字形可能會有細微差異,但整體上與現代字形相似。
1. 他居然相信了這個顯而易見的假消息,真是淋尖踢斛啊。
2. 這個計劃太愚蠢,簡直比淋尖踢斛還要愚蠢。
淋雨、尖刀、踢球、古斛。
無知行為、愚蠢舉動、荒唐動作。
明智行為、聰明舉動、明理之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