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遲的意思、淩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遲的解釋

(1) [put to death by dismembering the body a feudal form of capital punishment]∶零割碎剮的一種酷刑。亦稱淩持

淩遲重辟

(2) [bully]∶欺淩;欺負

(3) [decay;ruin]∶衰敗,崩壞

堤防淩遲

詳細解釋

(1).斜平不陡。《韓詩外傳》卷三:“夫一仞之牆,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而遊焉,淩遲故也。”

(2).衰敗,敗壞。《漢書·刑法志》:“今隄防淩遲,禮制未立;死6*6*過制,生刑易犯……此刑之所以蕃也。” 唐 陳子昂 《上軍國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職,所以天下淩遲。”《明史·孫玮傳》:“法紀淩遲,人心瓦解。” 清 戴名世 《劉陂千庶詩序》:“而其變愈下,彼此訾謷,互起疊仆,淩遲至於今。”

(3).封建時代一種殘酷的死刑。又稱“剮刑”。始于 五代 , 元 、 明 、 清 俱列入正條, 清 末始廢。《宋史·刑法志一》:“淩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甯》:“ 陳氏 不合通同奸夫殺死親夫,大逆不道,淩遲示衆。” 元 關漢卿 《窦娥冤》第四折:“ 張驢兒 毒6*殺親爺,姦佔******,合拟淩遲。押付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明 沉采 《千金記·延訪》:“告元帥,拿這 李左車 ,不知是要粗淩遲碎淩遲他。”《老殘遊記》第十六回:“六千金買得淩遲罪,一封書驅走喪門星。” 魯迅 《且介亭雜文·隔膜》:“運命大概很悲慘,不是淩遲,滅族,便是立刻殺頭,或者‘斬監候’,也仍然活不出。”


(4).折磨。《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變文》:“牛頭每日淩遲,獄卒終朝來拷。”

淩遲:1.衰退;衰敗。 晉 葛洪 《抱樸子·刺驕》:“道化淩遲,流遁遂往,賢士儒者,所宜共惜。”《梁書·侯景傳》:“兼屬 魏國 淩遲,外無勍敵,故能西取 華陵 ,北封 淮泗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興之在陛下,其遂淩遲不振,亦在陛下。”

(2).俗稱剮刑。封建時代最殘酷的一種死刑。始于 五代 , 清 末始廢。《宋史·刑法志一》:“淩遲者,先斷其支體,乃抉其吭,當時之極法也。”淩,一本作“ 淩 ”。 清 錢泳 《履園叢話·耆舊·香洲先生》:“忽命輿大搜 張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與格傷合,遂定以淩遲詳報。”《清史稿·諸王傳六·允禩》:“ 張明德 坐淩遲處死。”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淩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淩遲”是中國古代一種極其殘酷的死刑方式,俗稱“千刀萬剮”,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一、基本定義

“淩遲”原寫作“陵遲”,本意指山丘的緩坡,引申為以緩慢的方式處決犯人。該刑罰通過一刀一刀割去犯人皮肉,使其長時間承受痛苦後才斃命,最終可能伴隨剖腹或斷首。

二、曆史沿革

三、執行方式

  1. 流程細節:
    • 第一刀稱為“祭天肉”,割下犯人前胸肌肉抛向空中;
    • 第二刀為“遮眼罩”,割開額頭皮膚遮擋犯人視線,避免與劊子手對視。
  2. 刀數差異:實際刀數從8刀到3600刀不等,明代記錄顯示常見為24刀或120刀。

四、文化影響

該刑罰因極度殘忍成為“殘暴”的代名詞,後衍生為成語,形容極端折磨或拖延的行為。

五、文獻記載

《宋史·刑法志》明确描述:“淩遲者,先斷其肢體,乃抉其吭(割喉)”,印證其作為極刑的合法性。

(注:如需了解具體案例或更詳細曆史背景,可參考、6、7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淩遲》的意思

《淩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一種殘忍的刑罰方式,即将罪犯綁在刑架上,用刀割掉他身上的肉塊。************中也有詳細的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淩遲》是由部首冫和部首刀組成的。冫部表示冰凍,刀部表示具體的刑罰工具。淩遲的筆畫總數為15畫。

來源

淩遲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酷刑,最早用于周代,成為罪人最重的刑罰之一。主要是為了懲罰犯下重罪的人,并且示範給其他人看。

繁體

在繁體漢字中,淩遲的寫法為「淩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淩遲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直到秦朝,淩遲的寫法為「淩」,六朝時演化為其「石」偏旁,之後復化為「十」字加「廿」旁,近似現行字形。

例句

1. 古代中國的淩遲刑罰令人感到恐懼和惡心。

2. 張三犯下了惡劣的罪行,最終被判處淩遲刑。

3. 這種殘酷的淩遲刑罰已在現代社會中被廢除。

組詞

淩遲無厭、受淩遲拷問、淩遲酷刑、淩遲之刑

近義詞

淩遲的近義詞有刑殺、割肉、截肢。

反義詞

淩遲的反義詞可以是行刑迅速、殺一儆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