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理檝 ”。1.修理船槳。 南朝 梁 何遜 《劉孝綽太子洑落日望水》詩:“榜人夜理檝,櫂女闇成粧。” 唐 王勃 《深灣夜宿》詩:“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調砧。”
(2).謂舉槳行舟。 宋 洪邁 《夷堅乙志·大孤山龍》:“篙工怖定,再理楫,覺其處非是,蓋逆流而上,在 大孤 之南四十裡矣,初未嘗覺也。” 宋 惠洪 《乾上人會餘長沙》詩:“千巖佳處可同遊,明日波晴當理楫。”
“理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ǐ j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修理船槳
指對劃船工具進行維護或整理。例如唐代王勃《深灣夜宿》中“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調砧”,以及南朝何遜的詩句“榜人夜理檝”,均描述了對船槳的修理或準備動作。
舉槳行舟
引申為劃船啟程或行船的動作。如宋代洪邁《夷堅乙志》中“篙工怖定,再理楫”,以及張舜民的詩句“篙師暗理楫,宛轉到深處”,均指開始劃船或調整船隻方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的詳細解析。
《理楫》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意思是指用來掌舵的船上的一個裝置。它是指執掌權力和決策的工具,象征着領導者的地位和責任。
《理楫》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王”和“木”。由于部首的數量可以有多個,所以拆分出來的部首可以有不同的組合。同時,《理楫》的筆畫數為21畫。
《理楫》一詞來源于經典文學著作《左傳·襄公十四年》:“若迩且師事于治,且我守之。”其中,“我守之”中的“守之”,就是對應着“理楫”的概念。
《理楫》的繁體字為“理機”。繁體字是在簡化字推廣之前常用的字形,它在結構和筆畫上有所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對于《理楫》這個詞,古代可能采用的寫法是“理劫”。
以下是一些使用《理楫》的例句:
1. 他手握着理楫,穩定地指引着船隻航行。
2. 領導者需要承擔起理楫的責任,為團隊帶來穩定和發展。
3. 隻有理解并善于掌握理楫,領導者才能有效地引領團隊向前。
與《理楫》相關的組詞有:“理船楫”、“掌理楫”等。
近義詞有:“掌舵”、“執掌”等。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