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鐐鈕 ”。
“鐐杻”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代古代刑具中的腳鐐和手铐,用于束縛犯人的行動自由()。該詞由“鐐”(腳鐐)和“杻”(手铐)組成,合稱泛指枷鎖類刑具。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提到“鐐杻”用于描述對宗室成員的拘押(),說明該詞在曆史記載中的實際應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比喻性語境,如描述制度、環境對人的限制,或文學作品中渲染壓抑氛圍。例如:“傳統觀念成為他精神上的鐐杻。”
《鐐杻》這個詞是指用來束縛和禁锢的刑具,也可以指代被束縛禁锢的狀态。它象征着束縛、限制和壓迫。
《鐐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金(钅)和木。金部表示金屬,木部表示木材。根據筆畫分解法,它的筆畫總數為17。
《鐐杻》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字形沒有太大差異,仍然是「鐐杻」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中,「鐐杻」的字形和現代用字有所不同。例如,在金部分可能會寫成「釒」,在木部分可能會寫成「艢」。整體字形更為古樸、繁複。
1. 他被社會的觀念和現實的壓力所鐐杻,無法追尋内心真實的願望。
2. 這個國家的權力機構對媒體進行了嚴格的鐐杻,使得新聞報道無法真實客觀。
解鐐(jie3 liao2):解開束縛
鐐铐(liao4 kao4):腳鐐的通稱
鐐铐聲(liao4 kao4 sheng1):腳鐐發出的聲音
束之高閣,杻(shu4 zhi1 gao1 ge2, chui2):比喻将人或事物置之不理
桎梏(zhi4 gu2):指束縛、限制
自由(zi4 you2):指沒有受到限制和束縛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