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利大權。 宋 蘇轍 《論發運司以粜籴米代諸路上供狀》:“近歲有司分掌利柄,更相侵漁,以自為功。” 宋 葉適 《資政殿學士參政樞密楊公墓志銘》:“收悍将也,總利柄也。”《明史·奸臣傳·鄢懋卿》:“ 懋卿 盡握天下利柄。”
“利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財利大權,即掌控經濟或財政資源的權力。以下是詳細解釋:
“利柄”一詞集中反映了古代政治中經濟權力的重要性及濫用風險,其出處和用例多見于史書與政論,是分析曆史權力結構的關鍵詞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明史》原文或宋代相關奏議。
利柄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人物或事物具有有利的作用或影響。
拆分部首和筆畫:利(刂、禾),柄(木、丙,9畫)。
來源:利柄的意思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利指的是有益、有利的,柄指的是可以抓住或操作的手柄。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概念是通過手柄來改變或加強作用。
繁體:利柄的繁體字為「利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寫法中,「利柄」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意思和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這個工具的利柄設計得非常合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2. 他的演講在觀衆中産生了利柄,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3. 抓住機遇是取得成功的利柄之一。
組詞:利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如:利益、福利、手柄、柄杆等。
近義詞:利器、利器利箭、有益、有利。
反義詞:有害、無利、不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