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 伯夷 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明 宋濂 《題矯齋記後》:“先生 楊文靖公 之弟子也,立朝大節,足以廉頑立懦,故 文公 以剛毅近仁稱之。”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後漢書>十·<範滂傳>宜補一句》:“ 滂 母以其子與 李 杜 同禍為幸, 皇甫規 以不得與黨錮為恥。 光武 、 明 、 章 尊儒勸學,其效乃爾。得 蔚宗 論贊以悲涼激壯之筆出之,足以廉頑立懦。”
“廉頑立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án wán lì nuò,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使貪婪者變得廉潔,懦弱者樹立志向。出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源自《孟子·萬章下》對伯夷品德的評價。孟子認為,伯夷的風骨能感化兩類人: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個人品質的矛盾”(廉潔頑強卻面對困難軟弱),但主流權威詞典均以《孟子》原意為準,強調對他人的激勵作用,需注意區分。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古籍《孟子》或現代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廉頑立懦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為。廉指正直廉潔,頑指頑固不化,立指堅定有原則,懦指膽小怯懦。這個詞語形容一個人一方面有德行高尚,堅持正義,另一方面卻膽小怯懦,不敢勇敢面對困難。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廴 (yǐn)、顧 (gù)、立 (lì)、心 (xīn)、悉 (xī)。
廉頑立懦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書》,其中有一句話“廉頑立懦空懷哀”,意思是正直的人,頑固的人,膽怯的人都隻能虛度光陰,令人感到悲哀。這個詞語隨後成為了常用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矛盾的品質。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廉頑立懦」。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廉頑立懦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廉可以寫作廁,頑可以寫作頑,立可以寫作站,懦可以寫作怒。這些字形雖然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廉頑立懦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與廉頑立懦相關的詞語:
總之,廉頑立懦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品德和行為上存在正直和固執的一面,但又缺乏勇氣和膽量。這樣的人常常無法克服困難,虛度光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