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梃的意思、連梃的詳細解釋
連梃的解釋
古代一種守城武器。《墨子·備城門》:“二步置連梃、長斧、長椎各一物。”梃,一本作“ 挺 ”。《通典·兵五》:“連梃,如打禾連枷狀,打女牆外上城敵人。”《太平禦覽》卷三三七引此作“連棒”。
詞語分解
- 連的解釋 連 (連) á 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亘(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 )牍。 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
- 梃的解釋 梃 ǐ 棍棒。 梃 ì 殺豬後,在豬腿上劃一個口子,用鐵棍貼着腿皮往裡捅,然後往裡吹氣,使豬皮繃緊,以便去毛:梃豬。 梃豬時用的鐵棍。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連梃”是古代一種守城武器,主要記載于《墨子》的城防篇目中。以下是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連梃(拼音:lián tǐng)是戰國時期用于守城戰的重要器械,常與長斧、長椎等武器配合使用,部署在城牆防禦工事附近。據《墨子·備城門》記載,守城時需“二步置連梃、長斧、長椎各一物”,表明其密集配置的特點( )。
2. 結構與用途
- 推測為長柄武器,可能通過繩索或鍊條連接部件,便于連續擊打敵人。
- 主要用于擊退攀爬城牆的敵軍,屬于近距離防禦器械。孫诒讓在《墨子間诂》中提到“連梃”與“連殳”類似,可能采用“以索系連”的結構()。
3. 曆史背景
《墨子》中多次提及連梃,反映出戰國時期城池攻防戰的激烈程度。其部署位置常靠近弩、戟等武器,說明在守城戰術中承擔關鍵作用()。
提示:若需更詳細的曆史考證或實物複原資料,建議查閱《墨子》原文或考古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梃》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一種由多節梃杆連接而成的長杆武器。梃杆通常由木材制成,連接處可以用鐵環或繩子固定。連梃在古代中國被廣泛用于軍隊和民衆的武裝。它的使用方式是揮舞、劈砍或投擲。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連:辶(走之辶部)+ 兩畫
- 梃:木(木部)+ 11畫
來源:
《連梃》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晦澀,目前尚無可靠的曆史記載,但可以推測它的起源與古代戰争有關。連梃是傳統軍事器械中的一種,有着悠久的曆史。
繁體:
《連梃》的繁體字為「連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連梃的形象可以通過類似象形的方式展現。根據曆史文獻和考古學所展示的古代插圖,連梃的形狀常被描繪成一根長杆,兩端連着數節類似斧頭或其他刃口的物體。
例句:
1. 他手持連梃,英勇地站在戰線前方。
2. 這支民兵隊伍武器裝備簡單,隻有幾支連梃。
組詞:
- 梃子
- 梃擊
- 梃棒
- 連杆
- 連錘
近義詞:
- 長梃
- 棍棒
- 長棍
反義詞:
- 刀劍
- 弓箭
- 鐵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