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兩淛 ”。 浙東 和 浙西 的合稱。(1) 唐 肅宗 時析 江南東道 為 浙江東路 和 浙江西路 , 錢塘江 以南簡稱 浙東 、以北簡稱 浙西 。 宋 代有 兩浙路 。地轄今 江蘇省 長江 以南及 浙江省 全境。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夢四十韻》:“九霄難就日, 兩浙 僅容舠。”《宋史·太宗紀二》:“﹝ 淳化 三年十一月﹞己亥,禁 兩浙 諸州巫師。”《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世世靴從不斷,子孫出入金門。他是 兩浙 錢王 子, 吳 越 國王孫。”《二刻拍案驚奇》卷六:“ 至正 末年, 張士誠 氣概弄得大了,自 江 南 江 北、 三吳 、 兩淛 直拓至 兩廣 益州 ,盡歸掌握。”(2)今 浙江省 以 富春江 等為界分為 浙東 、 浙西 。 兩浙 指 浙江省 。 ********* 《兩浙漫遊後記》:“統觀 兩浙 的山,當以自 黃山 西來的 昱嶺山脈 莫幹山脈 天目山脈 為主峰。”
“兩浙”是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對浙江地區的地理或行政區劃稱謂,其含義隨曆史演變有所變化,具體解釋如下:
唐代起源
安史之亂後,唐肅宗于乾元元年(758年)将江南東道拆分為浙江西道和浙江東道。
宋代兩浙路
宋代合并為“兩浙路”,轄區擴展至江蘇省長江以南及浙江省全境,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文化區域。
自然分界
以錢塘江(或富春江)為界,分為浙東(南部)和浙西(北部)。浙東多山地,浙西以平原水網為主,兩地經濟模式、方言習俗差異顯著。
現代沿用
近現代“兩浙”多指浙江省全域。例如,郁達夫在《兩浙漫遊後記》中描述兩浙山脈分布時,即以浙江省為範圍。
“兩浙”最初是唐代行政區劃,後演變為地理文化概念,核心是錢塘江分隔的浙東、浙西兩地。曆史轄區涵蓋今蘇南、上海、浙北及安徽局部,現代則主要指浙江省。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宋史·地理志》或地方史志。
《兩浙》是指浙江和江西兩個地方的合稱。常用來指代這兩個地區的聯合、交流與合作。
《兩浙》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水(氵),分别是“兩”和“浙”的部首。根據《現代漢語字典》,《兩浙》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1。
《兩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浙江和江西兩個地方曾為同一個行政區域,稱為“浙西東路”。後來,這兩個地方分割成獨立的行政區,分别成為浙江省和江西省。在清朝,由于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聯繫緊密,人們開始使用《兩浙》這個詞來表達兩地之間的關聯和合作。
繁體字中,《兩浙》可以寫作「兩浙」。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用來表示《兩浙》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兩離」。其中「兩」表示“兩個”,「離」表示“浙江”。
1. 因為《兩浙》地理位置相近,所以經濟合作十分密切。
2. 這次會議是為了促進《兩浙》事業的發展而舉行的。
3. 《兩浙》地區的文化交流使得兩地人民更加相互了解和欣賞。
1. 兩浙聯合
2. 兩浙關系
3. 兩浙經濟
4. 兩浙文化
1. 浙贛(指浙江和江西的合稱)
2. 兩省(指浙江省和江西省)
1. 單浙(指隻指代浙江或江西其中之一)
2. 單省(指隻指代浙江省或江西省其中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