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鄙視,看不起。《北史·甄琛傳》:“ 李憑 朋附 趙脩 ,是親是仗,緇點皇風,塵鄙正化,此而不糾,将何以肅整阿諛,奬厲忠概?”
“塵鄙”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塵鄙”讀作chén bǐ,意為鄙視、看不起。該詞由“塵”和“鄙”組合而成:
該詞最早見于《北史·甄琛傳》,原文為:“李憑朋附趙脩,是親是仗,缁點皇風,塵鄙正化,此而不糾,将何以肅整阿谀,獎厲忠概?”此處“塵鄙”形容對正統教化的輕視與玷污,帶有批判性。
現代漢語中“塵鄙”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更通用的詞彙如“鄙視”或“蔑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北史》或漢典等權威古籍解析。
《塵鄙》是指世界上的塵埃和污垢,也用來形容世俗、渺小、庸俗之物。常常用作修辭手法,表達對現實世界的不滿或瞧不起。
《塵鄙》的拆分部首是塵(chén)和鄙(bǐ),其中塵的筆畫為9畫,鄙的筆畫為10畫。
《塵鄙》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阿Q正傳》。這部小說是中國現代文學巨匠魯迅創作的,其中的主人公阿Q在無數次挫折後,對人生産生了絕望,他将自己與世态炎涼、庸俗的世界進行類比,用了“世界上的塵鄙都集中在我身上”這一句著名的描述。從而,《塵鄙》一詞成為了魯迅作品中的一個重要主題詞彙。
《塵鄙》的繁體字形為「塵鄙」。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塵鄙》在古時候有不同的寫法: 塵的古代寫法:「塵」; 鄙的古代寫法:「鄙」。
1. 他整日過着與塵鄙世界無關的生活。
2. 這個社會上的塵鄙事務永遠無法改變。
1. 塵土飛揚
2. 鄙視
3. 塵嚣
4. 鄙薄
1. 世俗
2. 渺小
3. 俗氣
4. 玷污
1. 高尚
2. 崇高
3. 純潔
4. 崇尚
文章>【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