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心長發短的意思、心長發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心長發短的解釋

《左傳·昭公三年》:“ 齊侯 田於 莒 , 盧蒲嫳 見,泣且請曰:‘餘髮如此種種,餘奚能為?’公曰:‘諾。吾告二子。’歸而告之。 子尾 欲復之, 子雅 不可,曰:‘彼其髮短而心甚長,其或寝處我矣。’”本謂年雖老卻工于心計;後亦謂因年老而力不從心。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便小覷的我心長髮短漸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心長發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釋義

形容人雖年老(頭發稀少)但智謀深遠,心思缜密。該成語最初強調年老者的智慧與謀略(褒義),後也引申出因年邁而力不從心的含義。


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昭公三年》:“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寝處我矣。”
此句原指齊景公與臣子對話,以“發短”喻年老,“心長”喻謀略深遠,後演變為成語。


用法特點

  1. 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2. 情感色彩:多為褒義,側重贊許年長者的智慧。
  3. 近義詞:發短心長。

例句參考

元代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便小觑的我心長發短漸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邁。”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該成語隱含“年老力衰”的引申義,但主流解釋仍以“智謀深遠”為核心。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心長發短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心裡很長,但表面上卻顯得很短,形容一個人内心豐富而深沉,但外表卻不易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心長發短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心字是由“忄”部和“㝥”部組合而成,長字由“長”部和“冖”部組合而成,發字由“發”部和“又”部組合而成。

心字的筆畫為7畫,長字的筆畫為12畫,發字的筆畫為6畫。

來源和繁體

心長發短這個成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它首次出現在《晉書·賈思勰傳》中,可見其曆史悠久。

在繁體字中,心長發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心長發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漢字的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心字在古代寫作「㝥」,長字在古代寫作「長」,發字在古代寫作「髮」。

例句

他表面看起來很開心,但其實心長發短。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心事重重、心細如發、心廣體胖、心寬體胖。

近義詞:心細如發、心事重重。

反義詞:心短發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