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襲踞 ”。出其不意地攻占。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雲南河口起義清方檔案》:“因兵民暗助,邊備空虛,緻被襲據。”《清史稿·饒馀敏郡王阿巴泰傳》:“ 太原 、 平陽 、 汾州 所屬諸縣雖漸次收復,然未下者尚多,恐撤軍後,賊乘虛襲踞,請仍留守禦。”
“襲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出其不意地攻占并占據,常用于軍事或曆史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曆史叙述或軍事策略分析,例如描述古代戰争中的突襲行動,或近代起義中的據點争奪。
該詞強調“突襲攻占”的主動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戰術或戰略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漢典及近代史資料。
襲據(xí j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襲”和“據”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襲的部首為“衣”,是一個形聲字,由“複”和“衣”組成。它共有10畫。
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表示披戴的衣物。
襲的繁體字為「襲」。
古時候襲的寫法為「蓆」。
例句:他突然襲擊了敵人的陣地。
組詞:襲人、連袂襲擊。
近義詞:攻擊、突襲。
反義詞:保護、守衛。
據的部首為“手”,是一個形聲字,由“扌”和“居”組成。它共有8畫。
據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金文時期,表示手扶物體的意思。
據的繁體字為「據」。
古時候據的寫法為「響」。
例句:他堅持據守城池。
組詞:據點、據為己有。
近義詞:守衛、堅守。
反義詞:放棄、退卻。
綜上所述,《襲據》這個詞形容突然攻擊并占領的意思。襲的意思是指突然襲擊,據的意思是指占據陣地或地方。這兩個字相互搭配使用,形容一種突然搶占敵方陣地或地方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