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溪蠻的意思、溪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溪蠻的解釋

即五溪蠻。 東漢 至 宋 對分布在今 湘 西及 黔 、 川 、 鄂 三省交界地區 沅水 上遊若幹少數民族的總稱。因其地有五溪( 雄溪 、 樠溪 、 酉溪 、 無溪 、 辰溪 ),故稱。《宋史·蠻夷傳一·西南溪峒諸蠻上》:“ 夔州路 轉運使 丁謂 言:‘溪蠻入粟實緣邊砦栅,頓息 施 萬 諸州饋餉之弊。’” 清 錢謙益 《湖廣常德府桃源縣知縣張醇儒授文林郎制》:“今之 桃源 ,介在 沅 湘 溪蠻,接跡亦稍勤征繕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溪蠻是漢語中對古代中國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特指生活在溪谷地帶的族群,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地方志記載。以下是具體釋義及學術依據:


一、詞義解析

  1. 字面釋義

    • 溪:指山間河流或河谷地帶,代指南方多山多水的自然環境。
    • 蠻:古代中原漢族對南方非華夏族群的泛稱,含地域與文化差異意味(需注意此詞帶有曆史語境下的他者視角)。

      綜合釋義:泛指聚居在湘、黔、桂等山區溪谷流域的少數民族,如苗族、瑤族、侗族等先民。

  2. 曆史語境

    該詞盛行于宋明清文獻,如《溪蠻叢笑》(南宋·朱輔)專述湘西少數民族風俗,其載:“五溪之蠻,皆槃瓠種也”,反映古代中原對南方族群的認知框架。


二、權威典籍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舊時對居住在五溪地區的少數民族的稱呼”。五溪指沅水上遊五大支流(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涵蓋今湘西、黔東等地。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

  2. 《辭海》(第七版)

    釋為:“中國古代對五溪地區少數民族的統稱”,強調其地理分布與文化特征。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


三、文化背景補充


參考資料

  1. 朱輔. 《溪蠻叢笑》. 南宋刻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2. 羅竹風 主編.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3. 夏征農, 陳至立 主編. 《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物為準;現代著作可通過官方出版社官網或學術數據庫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溪蠻”是古代中國對特定地區少數民族的統稱,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來源與曆史背景

“溪蠻”即“五溪蠻”,指東漢至宋代對分布在今湖南西部及貴州、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區沅水上遊的少數民族的統稱。因該地域有五條主要溪流(雄溪、樠溪、酉溪、無溪、辰溪),故得名“五溪”,生活在此的族群被稱為“溪蠻”。

2.地域與族群特征

3.文獻與文學記載

4.現代視角

該稱呼帶有古代中原中心觀的色彩,現代學術研究更傾向使用具體民族名稱(如苗族、土家族)進行區分,避免籠統的“蠻夷”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民族演變,可參考《宋史》或地方民族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撥款玻室采訪蟲穢村生泊長大祿調帖鼎運頂祝迩英殿煩敝方診腹股溝腐毫颔首紅紫亂朱黃院子貨赇簡子矯僞接事金鑰具理巨鹿巋然臉潮靈友淋浪禮食龍口奪食卵袋麻醉蒙瞽滅覆磨蠍内令女教師瓯金劈頭帶臉遷善怯餒輕疾其味無窮勸谕乳餅睿旨沙風神經纖維神媒瘦硬蜀綉訟怨特大城市童角同揆晚末帏薄不修五明宮侮食錫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