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cety] 細微末節,小節
大行不顧細謹。——《史記·項羽本紀》
(1).小心謹慎的言行。《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金 王若虛 《議論辨惑》:“自古跌宕不羈之士,往往略細謹,犯非法。”
(2).小心謹慎。 宋 洪邁 《夷堅乙志·蜀州女子》:“但初出土時,役者不細謹,鉏妾脛骨欲斷。今不能行,不得已留此。” 明 唐順之 《戶部郎中林君墓志銘》:“君為人悃愊質訥,葸葸細謹。”
“細謹”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ì jǐn,主要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名詞義:指細微末節或小節,常用于表達“不重要的細節”。
形容詞義:形容小心謹慎的言行或态度,強調細緻入微的謹慎。
古代典籍引用:
近義詞:
“細謹”既可指具體的小節(名詞),也可形容謹慎的态度(形容詞),需根據語境判斷。其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或強調細節的場景。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史記》《夷堅志》等典籍。
細謹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件事情的細緻和謹慎程度,強調對細節的注重和小心的态度。一個細謹的人通常做事認真仔細,不會粗心大意,注重細節,對待事情謹慎嚴謹。
細謹這個詞的部首是細,由“纟”構成;它的筆畫數是13畫,其中細部分是10畫,謹部分是3畫。
細謹這個詞來源于《論語·子路篇》,其中有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謙而信,細而緻遠,民類可使由之。”意思是說學習曆史可以開闊眼界,謙虛誠信,細緻謹慎可以使人有進取心。繁體字為綌謹。
在古代,細謹這個詞的寫法并不定型,出現了許多變體,例如:绤謹、绀謹、骁謹等,每個寫法都帶有細緻和謹慎的意思。
1. 他做事情非常細謹,從不馬虎。
2. 這個項目需要一個細謹的人來管理,以确保每個細節都被照顧到。
3. 她對于自己的工作總是細謹周到,從不馬虎。
細心、謹慎、精細、細緻
周密、小心、謹小慎微
粗心、馬虎、大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