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西虢的意思、西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西虢的解釋

古國名。 周文王 弟 虢仲 (一說 虢叔 )的封地,故城在今 陝西省 寶雞縣 東。 平王 東遷,隨徙 上陽 (今 河南省 陝縣 ),改稱 南虢 。公元前655年為 晉 所滅。《左傳·隱公元年》“ 虢叔 死焉” 唐 孔穎達 疏:“ 虢國 有二,而《經》《傳》不言東西者,於時 東虢 已滅,故 西虢 不稱西。”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西虢”是周朝時期的諸侯國,其曆史背景及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地理位置

西虢是周文王弟弟的封國,但具體受封者存在兩種記載:一說是虢仲(如),另一說是虢叔(如、)。其最初封地位于今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虢鎮一帶,故城在寶雞縣東,後因周平王東遷,西虢也隨遷至河南上陽(今三門峽市陝州區),改稱“南虢”(、)。

二、曆史沿革

  1. 分封與遷徙
    • 西虢始封時間有争議,一說為周文王遷都豐京後(約公元前1136年),另一說為周武王時期(公元前1046—前1043年)()。
    • 周宣王時期(前827—前782年),虢文公奉命東遷至三門峽,原西虢支族仍留原地,稱“小虢”()。
  2. 滅亡
    • 南虢于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
    • 小虢則在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滅()。

三、文化特征與地位

西虢國以軍事和青銅器文化著稱:

四、引申含義

在成語中,“西虢”被引申為“遠離中心、偏僻荒涼之地”(),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詞典,并非曆史本義。

參考資料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權威曆史文獻或考古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西虢

西虢(xī guó),是一個中文詞語,其意思是古代稱號“虢國”的西方部分。虢國是周朝時存在的一個諸侯國,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鞏義市一帶。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西虢”拆分為“而”和“虍”兩個部首,部首“而”位于左邊,意為“而”的意思是動詞,表示連詞;部首“虍”位于右邊,是一個虎的象形字,表示與虎相關的意思。整個詞的拼音為“xī guó”,它由6個筆畫構成。

來源

“西虢”一詞起源于古代的曆史文獻,特指虢國的西部地區。

繁體

“西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西虢”。無論是簡體還是繁體字,其含義均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書法家在書寫時,對于漢字的形态會有一些差異。在古時候,人們在書寫“西虢”時可能存在一些變化,但整體的意思和拼音仍然是“西虢”。

例句

1. 虢國分為東虢和西虢兩部分。

2. 這次旅行我們要去參觀虢國遺址。

組詞

組詞可以借助“西虢”的含義構成。例如:

西虢國、虢都、西虢地區、西虢遺址等。

近義詞

虢國的西方部分也可以用“虢國西部”、“西部虢國”等類似表達。

反義詞

虢國的東方部分可以用“虢國東部”、“東部虢國”等來做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