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吸風飲露的意思、吸風飲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吸風飲露的解釋

(1).道家謂仙人以風露為飲食。《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2).比喻不吃飯。 魯迅 《僞自由書·後記》:“好象他們的一群倒是吸風飲露,帶了自己的家私來給社會服務的志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吸風飲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成語,其解釋可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一、詞源考據 該成語最早見于戰國時期《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引自中華書局《莊子集釋》2016年版)。原指神話中的仙人通過吸納自然氣息維持生命,體現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

二、語義解析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0)将其定義為:"吸清風,飲露水。形容超脫塵俗,不食人間煙火。"現代語義延伸出雙重内涵:

  1. 褒義層面:形容隱士高潔的生活方式,如宋代林逋《山園小梅》中"疏影橫斜水清淺"的意境
  2. 中性轉義:可指代物質匮乏的生存狀态,如清人筆記《閱微草堂》載饑民"吸風飲露度嚴冬"

三、語用特征 據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統計,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呈現三個使用趨勢:

  1. 文學創作占比58%(多用于描寫隱逸生活)
  2. 宗教哲學論述占比32%
  3. 生态環保領域新興用法占比10%(喻指綠色生活方式)

四、文化關聯 該成語與"歠菽飲水""箪食瓢飲"構成漢語清貧意象群,但區别于強調物質簡樸的後兩者,"吸風飲露"更側重精神層面的超脫,承載着道家"見素抱樸"的價值觀(參考《中國哲學史新編》,人民出版社,2018)。

網絡擴展解釋

“吸風飲露”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與出處
    該成語最早出自《莊子·逍遙遊》:“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 原指道家傳說中神仙不食人間煙火,僅以清風、露水為飲食,形容超脫凡俗的生活方式。

  2. 引申含義

    • 比喻不食五谷:常用于詩文或道家思想中,強調超凡脫俗的境界。
    • 諷刺不切實際:魯迅在《僞自由書·後記》中曾用此詞暗諷某些人自诩“為社會服務”,實則脫離現實需求。
    • 形容奔波勞苦:部分解釋(如)提到可引申為奔波艱辛的狀态,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3. 語法與用法
    屬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定語,感情色彩中性。近義詞包括“餐風飲露”。

示例:
“他們自诩清高,仿佛吸風飲露便能生存,卻忽略了基本的人間疾苦。”(結合魯迅的諷刺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莊子》原文或魯迅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悲咤表闡鄽市差彊人意成器蠢生颠簸鵝溪絹紛結高掇共用天線系統鼓睛暴眼寒筇洪鈞畫框葫蘆題劍履上殿箋書節變歲移階檐謹微九尾狐絕仁棄義阚喝蘭芳樂孜孜輪船旅泛麥月漫天風雪馬牌罵戰美女破舌名伶内含凝澀諾蘇女學士平移潑天鬨騎衡全力取而代之日累月積召棠審勢殊級四立思怨頌貌松香水酸儒訴辨太和糖衣炮彈同厠委纡現代析産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