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從外形審察病人。《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越人 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2).畫像,圖寫形貌。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公直》:“﹝ 陸德明 ﹞入朝, 太宗 引為文館學士,使 閻立本 寫形。” 宋 梅堯臣 《傳神悅躬上人》詩:“鑑貌不鑑道,寫形寧寫心。” 宋 鄧椿 《畫繼·徽宗皇帝》:“凡所得純白禽獸,一一寫形作冊。”
“寫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ě xí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主要維度理解:
在古代醫學語境中,“寫形”指通過觀察病人的外在形态(如面色、體态等)來診斷病情。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這裡“寫形”與“望色”“聽聲”并列,屬于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中的直觀觀察手段。
在藝術領域,“寫形”指對事物外在形态的描繪或刻畫,例如:
“寫形”與“寫神”常形成對比,前者側重外在形态的呈現,後者則強調内在精神的表達。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例如醫學強調診斷功能,藝術則關注表現手法。
《寫形》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由兩部分組成:寫和形。其中,寫是動詞,表示用筆勾畫圖形、文字;形是名詞,表示事物的外貌形狀。因此,“寫形”可以理解為用筆勾畫形狀或事物的外貌。
《寫形》這個詞的部首是“彡”,彡屬于一類偏旁部首,表示與山有關的事物。單個“彡”字的筆畫數為3畫。除了部首外,漢字《寫形》還包含另外兩個部分,分别是“冖”(讀音:mì,表示帽子,4畫)和“彐”(讀音:jì,表示像眼睛的東西,彡,在這裡是左右兩邊的部首,總共6畫),所以《寫形》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在繁體字中,寫形的寫法為「書形」,其中「書」是“書”的意思,表示寫字;「形」則與《寫形》的意思相同。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寫形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仍用相似的字形來表達。
1. 他以精湛的技藝将這個建築的美麗之處完美地寫形了出來。
2. 請你仔細觀察這幅畫的線條和形狀,然後試着用幾筆将它寫形出來。
1. 寫字:表示用筆勾畫文字。
2. 形狀:表示事物的外部輪廓或特定形式。
3. 形态:表示事物的形式、樣子或狀态。
1. 描繪:表示用繪畫或文字的方式詳細描述或表達。
2. 構造:表示組成事物的各個部分或元素。
3. 表達:表示通過語言、文字、行為等方式傳達思想、情感等。
1. 擦除:表示去掉或清除原有的筆畫或痕迹。
2. 模糊:表示不清晰或不明确的狀态。
3. 隱藏:表示将事物或消息隱藏或遮蔽起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