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葈耳的意思、葈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葈耳的解釋

即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果實稱蒼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于人畜體上到處傳播,可入藥。《楚辭·王逸<九思·哀歲>》:“椒瑛兮湼污,葈耳兮充房。”原注:“葈耳,惡草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葈耳是漢語中對菊科植物蒼耳(Xanthium sibiricum)的古稱,這一名稱最早見于《詩經》中的記載:"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周南·芣苢》)漢代《毛詩故訓傳》将其訓釋為"葈耳"。從字源學分析,"葈"字從艸(草字頭),"耳"則取象于該植物果實的形态特征。

在傳統中醫藥體系中,葈耳被收錄于《神農本草經》中品部,其成熟幹燥果實稱"蒼耳子",具有散風除濕、通鼻竅等功效。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詳細記載:"其葉形似枲麻,故有枲耳之名。詩人謂之卷耳,俗呼為道人頭。"現代《中華本草》考證其基源為菊科植物蒼耳的成熟帶總苞果實,主要含有蒼耳苷、脂肪油、生物堿等活性成分。

在植物形态學層面,《中國植物志》描述其為一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葉片三角狀卵形,邊緣具不規則粗鋸齒,頭狀花序單性同株。其特色在于總苞結成堅硬紡錘形刺果,表面密生鈎刺,這種獨特結構使其易于附着動物皮毛傳播。需要特别注意,蒼耳全株有毒,尤以幼苗和果實毒性最強,《全國中草藥彙編》特别标注需嚴格炮制後使用,生品内服可能引發中毒反應。

網絡擴展解釋

“葈耳”是一個植物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植物學定義
    葈耳即蒼耳,屬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稱為蒼耳子,呈倒卵形,表面有刺,容易附着在人或動物體表傳播。

  2. 古籍記載
    在《楚辭·九思·哀歲》中有“葈耳兮充房”的描述,原注提到“葈耳”為“惡草名”,說明古代已将其視為一種具有負面象征的植物。

  3. 藥用價值
    蒼耳子可入藥,傳統中醫用于治療鼻炎、風濕痛等病症,但需注意其種子和植株部分含有毒性成分,需經專業炮制後使用。


易混淆詞彙區分


“葈耳”是蒼耳的别稱,屬于菊科植物,需注意與耳部疾病相關的“聤耳”“耵耳”區分。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藥用或植物特性,可參考《中國植物志》或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按磨百依百從擯黜冰叟步步為營不序刬剃赤蟹沖溢從龍檔調東野巴人短楫二十四品番異風速器贲軍副王膏沐功能染料觀翫黑眚黃紬戶長謇謇谔谔薦任官監視器簡退結成卷餅開右快樂料酒嶺頭立錐壟斷資本馬藍頭謾不經意貿折蒙頓孟浩然末卷毆曳旁浃瓊田倛魄秋晦灑流韶和少色詩調詩吻守藩死灰槁木所適塌方天難通術通轍憲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