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果實稱蒼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于人畜體上到處傳播,可入藥。《楚辭·王逸<九思·哀歲>》:“椒瑛兮湼污,葈耳兮充房。”原注:“葈耳,惡草名也。”
“葈耳”是一個植物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植物學定義
葈耳即蒼耳,屬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實稱為蒼耳子,呈倒卵形,表面有刺,容易附着在人或動物體表傳播。
古籍記載
在《楚辭·九思·哀歲》中有“葈耳兮充房”的描述,原注提到“葈耳”為“惡草名”,說明古代已将其視為一種具有負面象征的植物。
藥用價值
蒼耳子可入藥,傳統中醫用于治療鼻炎、風濕痛等病症,但需注意其種子和植株部分含有毒性成分,需經專業炮制後使用。
“葈耳”是蒼耳的别稱,屬于菊科植物,需注意與耳部疾病相關的“聤耳”“耵耳”區分。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藥用或植物特性,可參考《中國植物志》或中醫藥典籍。
《葈耳》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植物的雄蕊(受精的器官),也指蔬菜的莖或種子,常用于古代文獻和詩詞中。
《葈耳》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和“耳”,總共有13個筆畫。
《葈耳》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漢字的一部分。在繁體中,《葈耳》的寫法為「蔣肂」。
在古代,字形寫作可能有所差異。《葈耳》在古時寫法中可以是“荥耳”、“諸聿”、“餳鬻”等,但字義基本相同。
1. 《東坡七百詩缺一》中有句:“世間曲果招葈耳,天上絕品賽紅脂。”
2. 杜甫的詩中有句:“假如壽比南山鬥,幸見桃花堪數葈耳。”
1. 葈茂:指植物長勢旺盛,茂盛。
2. 葈華:指植物盛開的花朵,形容美麗。
1. 雄蕊:指植物的花蕊中的雄蕊部分,受精的男性生殖器官。
2. 莖:指植物的主莖,通常指帶葉植物的地上部分。
1. 雌蕊:指植物的花蕊中的雌蕊部分,受精的女性生殖器官。
2. 子:指植物的果實或種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