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ghting] 舉止不莊重
酷好伶人倡優之戲,狎侮亵慢,無君人之度。——《新編五代史平話》
輕慢,不莊重。《北齊書·封子繪傳》:“ 子繡 在 渤海 , 定遠 過之,對妻及諸女讌集,言戲微有褻慢, 子繡 大怒,鳴鼓集衆将攻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五:“生取古鼎,令添香,置諸筆幾之上,謂 紅娘 曰:‘往日以褻慢而見責,今日敢無禮乎?’”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六·木瓜詩解》:“某於《木瓜》詩反復諷詠,但見其有忠厚之意,而不見其有褻慢之情。”
“亵慢”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è màn,其核心含義為輕慢、不莊重,多用于描述對神聖事物、尊長或他人的不敬态度。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義拆解
行為表現
多指舉止輕浮、言語戲谑,或對宗教、道德、文化習俗的輕蔑态度(例如亵渎神靈、不尊禮節)。
傳統文化中,亵慢被視為不道德行為。儒家經典《禮記》強調“雖貴不侮,雖富不驕”,反對以地位、財富為資本輕視他人。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批評對文化傳統或公共規範的冒犯行為。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宗教文本引用,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亵慢》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不尊重、不敬重、不虔誠,對他人或神靈的敬意和儀式進行輕蔑和冒犯的行為或态度。
《亵慢》由“亠”、“曰”和“欠”三個部首構成。它總共有13個筆畫。
《亵慢》一詞最早出現于《周禮·春官·大宗伯》:“祀宗廟亵慢之。先楚田敬門述。”此文意指不恭敬地行事,對祖先的宗廟祭祀不虔誠。
《亵慢》的繁體字為「褻慢」。
在古代,「亵慢」的寫法可能略有變化。例如,在《廣韻》中采用了「穴慢」的寫法。
1. 他對長輩的意見總是亵慢無禮,缺乏應有的敬畏之心。
2. 這個國家的文化遭受了長期的亵慢和侵害,需要加以保護和維護。
相關的組詞有:亵渎、亵毀、慢辱、亵斂、侮慢等。
與《亵慢》有相似意義的詞語有:輕蔑、不敬、侮辱、冒犯等。
與《亵慢》相反的詞語有:尊重、敬畏、虔誠、恭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