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樂府《相和曲》名,是古代的挽歌。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晉 崔豹 《古今注》卷中:“《薤露》、《蒿裡》,并喪歌也。出 田橫 門人, 橫 自6*殺,門人傷之,為之悲歌,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魂魄歸乎蒿裡……至 孝武 時, 李延年 乃分為二曲,《薤露》送王公貴人,《蒿裡》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為挽歌。” 宋 葉適 《張提舉挽詞》詩:“長年慣唱漁家曲,難聽茲晨《薤露》聲。” 明 吾丘瑞 《運甓記·翦逆聞喪》:“歌《薤露》把泉臺蔔葬。” 柳亞子 《題雲間張瑞芝女士傳》詩:“ 九峰 三泖 魂歸未?怕聽人間《薤露》歌。”
(2).薤葉上的露水。 唐 裴铏 《傳奇·封陟》:“逝波難駐,西日易頽,花木不停,薤露非久。” 明 唐順之 《銅雀台》詩之二:“翠襦霑薤露,錦瑟入松風。” 魯迅 《集外集·斯巴達之魂》:“酸風夜鳴,薤露競落,其竊告人生之脆者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薤露漢語 快速查詢。
“薤露”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釋:
“薤”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學名Allium chinense),葉子細長呈三棱形,開紫色花()。而“露”即露水,常象征短暫易逝的自然現象。組合後“薤露”字面意為薤葉上的露水,因葉片纖細導緻露水更易蒸發,故被用作生命無常的隱喻。如古詩《薤露》中寫道:“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複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古代挽歌名
《薤露》是漢樂府《相和曲》中的挽歌,常用于送葬儀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悼。戰國時期宋玉在《對楚王問》中提到其為較《下裡》《巴人》更高級的曲目,僅有數百人能唱和()。此曲後被曆代文人引用,如柳亞子詩句“九峰三泖魂歸未?怕聽人間《薤露》歌”()。
生死哲思的象征
《薤露》以露水短暫喻生命脆弱,如明代文獻描述“逝波難駐,薤露非久”,強調人生短暫需及時珍惜()。這種意象也影響了中國古典文學中對生命無常的普遍感慨。
“薤露”既是自然現象的客觀描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生死觀的藝術表達,兼具文學與哲學雙重意義。如需更完整的詩歌解析或曆史流變,可參考《古詩文大全》等文獻()。
《薤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植物名稱”或“植物的汁液”,它在文學上也用于形容清新、幽香的氣息。
《薤露》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艸”和“雨”,其中“艸”表示與植物相關的意思,而“雨”則是薤的聲音部分。它總共有14個筆畫。
《薤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學中,它是由薤和露兩個詞組成的,薤指的是一種常見的植物,露則表示植物的汁液。它的繁體字是「薤露」。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薤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偏旁結構較為複雜,包括了“廠、日、白、艹”等部首。而露的寫法與現在基本保持一緻,包括了“雨、虍、田”等部首。
1. 清晨的花園裡散發着薤露的香氣,令人心曠神怡。
2. 池塘裡的薤露如同明珠般閃耀着光芒。
1. 薤蔥:指的是蔥的一種,也是一種植物。
2. 薤白:指的是一種植物,也叫空心菜。
1. 藿香:也是一種植物的名稱,與薤具有相似的清新香氣。
2. 薇草:指的是花草的一種,也有類似于薤的氣息。
1. 焦燥:與薤露相反,表示焦急、不安的心情。
2. 陳腐:與薤露相反,表示過時、乏味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