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攲側身軀。《樂府詩集·相如歌辭十四·豔歌行》:“夫壻從門來,斜柯西北眄。” 南朝 梁簡文帝 《遙望》詩:“散誕垂紅帔,斜柯插玉簪。” 唐 段成式 鄭符 等《小小寫真聯句》:“褕袂将離座,斜柯欲近人。”
“斜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斜柯(拼音:xié kē)指“攲側身軀”,即身體傾斜或側身的姿态。這一解釋在《樂府詩集》、南朝梁簡文帝的《遙望》詩、唐代段成式等人的聯句中均有體現,例如: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斜柯”可比喻“言辭曲折隱晦”,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多用于古典詩文,描述人物動作或姿态的婉轉表達。例如:
若需引用“斜柯”的比喻義(言辭隱晦),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優先參考其本義(身體傾斜)。
斜柯(xié kē)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斜(xié)和柯(kē)。
斜是一個獨立的字,它的部首是「鬥」,總筆畫數為11。柯也是一個獨立的字,它的部首是「木」,總筆畫數為8。
《斜柯》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氓》中的句子“斜樂斜柯,翩翩者菲。”《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編纂于2500年前左右。
繁體字中「斜」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柯」的繁體字寫作「柯」。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早期的「斜」字寫作「斚」,而「柯」字則是用「欠」代替現代的「木」。
他手中拄着一根斜柯,翩翩起舞。
斜角、斜視、斜線、柯枝、柯條
斜角、傾斜、歪曲
平直、垂直、正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