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謝見的意思、謝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謝見的解釋

唐 宋 舉子應試前拜見達官顯要之後再投書信感謝,叫做“謝見”。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談錄·雜錄》:“國初,襲 唐 末士風,舉子見先達,先通牋刺,謂之請見。既與之見,他日再投啟事,謂之謝見。又數日,再投啟事,謂之溫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謝見"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是拒絕會見、推辭見面。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謝見指通過婉拒或回避的方式,拒絕他人的拜訪或會面請求。其中:


二、古籍例證與用法

  1. 《史記·項羽本紀》(間接體現):

    項羽在鴻門宴後“兵罷戲下”,實為對劉邦勢力的“謝見”,即避免再起沖突的回避策略 。

  2. 《聊齋志異·聶小倩》:

    “甯采臣謝見燕生,閉戶獨坐”,描述主角主動拒絕與他人見面的場景 。

  3. 《紅樓夢》第十三回:

    賈珍因悲痛“謝見外客”,體現傳統禮制中對特定場合回避會面的規範 。


三、文化内涵

在傳統禮儀中,“謝見”并非無禮行為,而是通過婉拒維護雙方體面的方式,常見于:


四、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謝見”釋義為“婉辭不見”,強調其禮節性拒絕的特征(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

  2. 《古漢語字典》(王力主編):

    将“謝”釋為“辭卻”,“見”釋為“谒見”,組合指向“辭謝來訪”的行為(中華書局,2000年版)。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2. 王力. 《古漢語字典》[M]. 北京:中華書局,2000.
  3. 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4. 曹雪芹. 《紅樓夢》[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網絡擴展解釋

“謝見”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

  1. 科舉制度中的禮節(唐宋時期) 指舉子應試前拜見達官顯貴後,再投遞書信表達感謝的禮儀流程。這一習俗源于唐代士風,宋代王闢之《渑水燕談錄》記載,舉子需先“請見”(初次拜見),後續投書“謝見”,甚至再“溫卷”以加深印象。

  2. 古代告别禮儀(禮儀文化) 部分文獻(如)提到“謝見”是古代客人告别主人時的禮節,源自《禮記·曲禮上》,表達感謝與尊重。但此說法未在其他權威史料中明确對應,可能與“謝客”“辭謝”等禮儀存在混用。

注意:現代漢語中“謝見”已非常用詞,第一種解釋在曆史文獻中更為具體明确,第二種需結合其他禮儀用語綜合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葆光悲篥鼈令碧鱗抄襲刺天邨雞打沖鋒導化福慧雙修複活節改圖幹闌共飨光纖貫蝨嘿嘿無言弘宥噤戰眷愛镌行科問款徼來儀所闌幹老皇曆聊曬犢裩麗句臨履流網龍擡頭掄打麥個免除處罰彌靡敏博目無尊長撓弱暖座佩筆戕殺愀然清淮傾阻奇挺起義凄吟日食肉身菩薩深墨實戰拖牢洞挽近畏懼韡曅問名財銜位邪累諧許席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