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發憤。 晉 袁宏 《後漢紀·順帝紀》:“ 皇甫規 對策曰:‘陛下聖德欽明,聞災責躬,咨嗟羣僚,招延敢諫臣,得踐天庭承大問,此誠臣寫憤畢命之期也。’”
“寫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ě fèn,其核心含義是通過文字或言辭表達内心的憤怒或激憤之情。以下是詳細解釋:
“寫憤”指通過創作(如文章、詩詞等)來宣洩内心的憤懑與不平,常見于描述文人以文字對抗社會不公或個人遭遇。例如:晉代皇甫規曾用“寫憤畢命”表達以文字抒發激憤的決心。
“憤”本身有“郁結于心”的本義(形聲字,從心),後演變為強烈的情緒表達。因此,“寫憤”不僅體現情緒宣洩,還包含将内心積郁轉化為文字的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用例或現代延伸,可參考《後漢紀》等文獻或相關語言學解析。
寫憤是指通過寫作表達憤怒、憤懑、不滿或不爽的情緒。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洩方式,通過文字來抒發内心的不滿。
寫憤的部首是手,并且寫憤的筆畫數目是8畫。
寫憤這個詞來源于《說文解字》,它是古代對漢字的解釋和注解的重要著作。在繁體字中,寫憤的字形為「寫憤」。
古時候,漢字寫法較為繁瑣,寫憤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寫忿」,意為憤怒、憤懑。
他用火辣的筆頭寫憤,表達了對社會不公的憤怒。
她在日記中寫憤,抒發了對朋友背叛的不滿。
寫滿、寫作、寫意、寫實、寫稿等。
發憤、怒寫、憤怒寫作等。
調侃、幽默、輕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