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邪6*惡丑陋的人。 唐 司空圖 《容成侯傳》:“觀 炯 ( 金炯 )雖任用,兢兢惟恐失墜,不善晦匿,果為邪丑所嫉,幾不能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邪丑漢語 快速查詢。
“邪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邪丑”指邪惡丑陋的人,屬于并列結構的複合詞: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司空圖《容成侯傳》中:“果為邪丑所嫉,幾不能免。”,意為金炯(人物名)因正直而遭到邪惡之人的嫉妒陷害。
“邪丑”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中。其含義可對應現代詞彙如“惡人”“奸佞”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邪”的多重含義(如中醫術語、通假用法),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專業文獻。
邪丑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丑陋、可憎、不正派或不正當的特征或行為。
邪丑的拆分部首是⺲,部首筆畫數為4。
邪丑一詞的來源主要是從“惡劣的形象”或“道德敗壞”這些負面特征引申而來。
邪丑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邪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邪丑的一種寫法是「邪醜」。
1. 那個人的行為非常邪丑,毫無道德可言。
2. 這幅畫的畫風邪丑,完全沒有美感。
3. 這個小說揭示了社會上邪丑的一面。
4. 不要被外表所迷惑,那個看起來邪丑的人内心卻非常善良。
5. 孩子們應該學會區分善惡,避免被邪丑的行為所影響。
1. 善邪:善良的和邪惡的對立。
2. 邪惡:極端惡劣或壞的特性。
3. 丑陋:極其難看,沒有美感。
4. 邪念:不道德或邪惡的思想。
1. 邪惡。
2. 不正派。
3. 孽障。
1. 美好。
2. 正派。
3. 善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