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共同謀劃。《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将軍誠能命猛将統兵數萬,與 豫州 協規同力,破 操 軍必矣。”
(2).猶言協助、輔佐。《三國志·魏志·鮑勳傳》:“協規 太祖 ,身以遇害。”《隋書·柳裘皇甫績盧贲傳論》:“ 柳裘 、 皇甫績 、 廬賁 因人成事,協規不二。”
“協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共同謀劃
指多方共同商議、制定策略或計劃。例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記載:“今将軍誠能命猛将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這裡強調諸葛亮建議孫權與劉備聯合制定軍事策略。
協助、輔佐
含有支持與配合的意味,多用于描述輔佐主事者完成目标。如《三國志·魏志·鮑勳傳》提到:“協規太祖,身以遇害。”,指鮑勳輔助曹操;《隋書》中“協規不二”則指臣子對君主的忠誠輔佐。
補充說明:
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三國志》《隋書》等史書原文。
協規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協和規。
協的拆分部首是十,總筆畫數為五;規的拆分部首是見,總筆畫數為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為合作共同遵守一定的規則或制度。在現代,協規常用于描述組織、團體或個人之間相互合作遵守的規範。
在繁體字中,協規的寫法是「協規」。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協規的古代寫法有「協規」。古代的字形可能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的意義沒有改變。
以下是一些關于協規的例句:
1. 團隊成員要共同遵守協規,以确保任務的順利完成。
2. 這個社團制定了一套協規,所有成員都需遵守。
下面是一些與協規相關的詞彙:
組詞:協議、規範、規則、合作、遵守
近義詞:協議、公約、章程、規矩
反義詞:違規、不合作、違約、自由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