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止,廢除。《後漢書·黃瓊傳》:“今亦宜顧省政事,有所損闕,務存質儉,以易民聽。尚方禦府,息除煩費。”
“息除”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xī chú,其基本含義是停止、廢除,也可引申為消除、排除。以下是詳細解釋:
《後漢書·黃瓊傳》:“尚方禦府,息除煩費。”
意為:停止宮廷中奢侈浪費的開支。
“息除煩費”指精簡開支;
“息除熱惱”指消除煩惱(佛教用語)。
“息除不合理的制度”。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後漢書》或現代漢語詞典。
《息除》是一個動詞,意指停止或中止某種活動或狀态,使其不再存在。由于這個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沒有拆分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0。
《息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息”和“除”兩個字組成的。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一樣,沒有變化。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根據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家的習慣,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息除》一詞的例句:
1.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終于成功地息除了自己的壞習慣。
2. 黨委決定對該黨員進行停職檢查,以便徹底息除他的不良行為。
3. 隻有全面審查并息除了這些制度上的缺陷,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改革。
這裡列舉一些與《息除》相關的詞語:
組詞:文明息除、弊端息除、問題息除、病菌息除、惡劣現象息除等。
近義詞:終止、制止、停止、中止、廢除。
反義詞:持續、維持、保留、繼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