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滌除塵俗,超出物外。 南朝 梁 王僧孺 《禮佛唱道發願文》:“故欲洗拔萬有,度脫羣生。”
(2).除去垢辱,提拔重用。 唐 白居易 《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詩:“ 太原 一男子,自顧庸且鄙;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京職·周甯宇少卿》:“臣為 張居正 門生,素稱相知,且受其洗拔,何嘗有隙,臣死不敢誣地下。”
“洗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該詞兼具精神層面的“淨化超脫”與社會層面的“去辱晉升”雙重内涵,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古典用例多見于佛學文獻或人物自述,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屬于較為生僻的書面詞彙。
洗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洗"和"拔"兩個字組成。
【洗】是一個多義字,有清洗、洗滌的意思。它是由左右結構組成的漢字,左邊是"氵",表示與水有關,右邊是"西",表示原初狀态。在漢字拆分中,"氵"稱為水部,"西"稱為西部。洗的拼音為xǐ,五筆編碼為31121。
【拔】是一個表示"抽離"的動詞,常用于拔出、拔動、拔苗助長等意思。它是由左右結構組成的漢字,左邊是"扌",表示手的意思,右邊是"犮",表示仆人。在漢字拆分中,"扌"稱為扌部,"犮"稱為白部。拔的拼音為bá,五筆編碼為31151。
洗拔這個詞的來源可以理解為清洗并拔除一些雜質或不良因素,常用于形容對人們不利的事物進行排除和剔除的過程。比喻通過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或改變困境。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洗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洗"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浠",其中的"氵"部分寫成了"⺡","西"部分寫成了"㐄"。而"拔"的古代漢字寫法為"抜",其中的"扌"部分寫成了"才"。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很少使用。
例句:
1. 他每天早上都會洗拔身心,開始新的一天。
2. 這個團隊需要洗拔一些低效的成員,以提高工作效率。
3. 隻有通過洗拔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标。
組詞:洗滌、拔高、拔苗助長、拔除。
近義詞:排除、清除、去除。
反義詞:留存、保留、保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