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遠。 唐 李商隱 《為荥陽公論安南行營将士月糧狀》:“不唯褊匱,且以遐遙,有搬灘過海之勞,多巨浪颶風之患。”
“遐遙”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遐遙”意為遙遠,多用于形容空間或時間上的長遠距離。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李商隱的《為荥陽公論安南行營将士月糧狀》:“不唯褊匮,且以遐遙,有搬灘過海之勞,多巨浪飓風之患。”
此處通過“遐遙”強調安南(今越南)地理位置偏遠,運輸糧草困難。
多用于書面或古典文獻中,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常見于描述地理距離或抽象概念(如時間、理想等)的遙遠性。
以上信息綜合了權威詞典與文獻解析,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詳細注解,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遐遙(xiá yáo),在漢語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距離遙遠或時間久遠。
遐遙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辶和辵,共有11個筆畫。辶是指走動的意義,辵是指行走的意義。
遐遙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涅㨪》:“阿衡惟怒乃遐遐焉。”意為氣憤之極而遙遠。
在繁體字中,遐遙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遐遙的漢字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如,《紅樓夢》第七十六回中寫道:“甄士隱見囚姬遐遙來到,十分悲憤,臉上低下淚水。”
遐遙的組詞可以有遐想、遙遠、陌生等。
遐遙的近義詞有遼遠、遙遠、迢遙等。
遐遙的反義詞有親近、近在咫尺、近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