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ack;chink;rift] 裂縫;縫隙;缺點,劣迹
(1).縫隙;裂縫。 唐 姚合 《拾得古硯》詩:“背面生罅隙,質狀樸且丑。” 宋 洪邁 《夷堅丁志·琉璃瓶》:“良久,金附着滿中,了無罅隙。” 清 陳确 《報當事揭》:“深則必實,礦内棺外用灰土實築之,不留罅隙。”
(2).嫌隙。 明 陶宗儀 《辍耕錄·獨松關》:“若便擁兵前進,吾恐别生罅隙,則和議之事必難成矣。”《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他想在 魯迅先生 和《新文化》一群人之間找出一點罅隙,加以挑撥,進一步擴大文藝界的分裂。”
(3).瑕疵;缺憾。 宋 蘇轼 《吊李台卿》詩:“看書眼如月,罅隙無不照。”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二:“雖盛 唐 名家,亦有罅隙可議,所謂瑜不掩瑕是也。” 清 恽敬 《與胡竹村》之二:“雖注家強為分别,而罅隙顯然。”
“罅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à xì,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物理縫隙
指物體表面的裂縫或空隙。例如:
人際關系中的嫌隙
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或矛盾。例如:
抽象缺陷或瑕疵
指事物或理論中的不足之處。例如: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知網等來源。
罅隙(xià xì)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兩個意思:
罅隙的部首是網(wǎng)。
罅隙的總筆畫數為17畫。
罅隙源于甲骨文,是中國古代文字的一部分。在繁體中,罅隙的寫法為「瑕疵」。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罅隙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寫法,例如:「罅」的古字形為「纎」,「隙」的古字形為「石隹」。
1. 他在牆縫之間發現了一個細小的罅隙。
2. 這個家庭存在着嚴重的罅隙,需要通過溝通來修補。
組詞:密罅、裂隙、紋絲不動。
近義詞:縫隙、裂痕、間隙。
反義詞:整體、團結、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