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望。 唐 韓愈 《南山詩》:“蒼黃忘遐睎,所矚纔左右。” 唐 韓愈 孟郊 《城南聯句》:“奇慮恣迴轉,遐睎縱逢迎。”
“遐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根據唐代韓愈詩文中的用例分析,其含義可拆解為:
字義解析:
組合釋義: 二字組合後,字面指“向遠方凝望”,在韓愈《南山詩》“蒼黃忘遐睎”中,描繪了詩人登山時因雲霧遮蔽而無法遠眺的遺憾;《城南聯句》“遐睎縱逢迎”則可能暗含對理想境界的追尋。
使用注意: 該詞屬于文言雅語,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或學術研究,日常交流中可用“遠眺”“遙望”等替代。若需引用古籍原句,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再作分析。
《遐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遠距離眷戀思念。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遐”和“睎”。這個詞語形容一個人對遠方的思念、眷戀之情。
《遐睎》的左邊的部首是“辶”(走之意),右邊的部首是“目”(眼睛之意)。
《遐》這個字共有12畫:
辶(3畫)+廣(3畫)+口(3畫)+一(1畫)+丨(1畫)+丿(1畫)=12畫
《睎》這個字共有13畫:
目(5畫)+乃(2畫)+丶(1畫)+丿(1畫)+乀(1畫)+一(1畫)+一(1畫)+丨(1畫)=13畫
《遐睎》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子衿》一詩中:“子衿既庶幾兮,又申之以援桑。遐不我思,爇焉支糲。死者長矣,亦不知餘之所恃。”這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一句詩句。
在繁體字中,“睎”字的寫法為“睎”。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遐睎》中的字形如下:
《遐》:
辶
廣
口
一
一
《睎》:
目
乃
又
乀
一
一
丨
一
1. 多年未見的老朋友,讓我感到遐睎。
2. 在異國他鄉的日子裡,我對祖國的遐睎之情愈發強烈。
1. 遐想:遠距離的思念幻想。
2. 睎眄:注視遠方的目光。
遠思、遠望、懷念。
近忘、近視、忘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