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叱吒風雲”。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公亦觀時佇聖,嘯咤風雲,跪開 黃石 之書,高詠 玄池 之野。”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抑揚英武,嘯咤風雲。”
嘯吒風雲:同“叱吒風雲”。 《南史·陳紀上·武帝》:“公龍驤虎步,嘯吒風雲,山靡堅城,野無強陣,清祆氛於 灨石 ,滅沴氣於 雩都 。”
“嘯咤風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ào zhà fēng yún,其含義與“叱咤風雲”相同,均用于形容人物或事件具有極大的威力和影響力,能夠左右局勢或引發巨大變化。
基本含義
指人物英勇威猛,氣勢如虹,能在複雜環境中沖破阻礙,取得非凡成就。常用于形容英雄人物、領導者或重大事件的影響力。
出處與引用
用法與場景
近義詞與關聯詞
該成語中的“咤”易誤寫為“吒”,但兩者在古漢語中可通用。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或《全陳文》等來源。
《嘯咤風雲》(xiào zhà fēng yún)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激情四溢、鋒芒畢露、豪情萬丈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口」、「爪」和「虍」。其中,「口」是常見的部首,「爪」和「虍」都屬于同樣的部首「爪」,并且「爪」的筆畫數為4畫,「口」和「虍」的筆畫數分别為3畫。
來源:
《嘯咤風雲》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狀元馮夢龍的《醒世恒言·龜背竹背》一書中的一句話:“久慣豔陽嶺,更逐嘯咤風雲者。”這句話形容主人公趙主簿謙和媚進而不得志,隱居山林後反而過得比從政時更加自在。
繁體:
《嘯咤風雲》是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的寫法相同,隻是筆畫的形狀稍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嘯咤風雲」這個成語的字形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可能更加書寫流利,線條更具曲線美。
例句:
1. 他年少時就展現出嘯咤風雲的氣質,被人視為天生的領導者。
2.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從平凡到嘯咤風雲的傳奇人生。
組詞:
嘯天、咤震、風雲人物、風雲變幻、摧枯拉朽、日月星辰等
近義詞:
風雲人物、豪傑、英雄、強者、權威、名流等
反義詞:
平庸、無能、無足輕重、無名小卒、幕後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