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事情上的誠信;在小節上拘泥守信。《左傳·莊公十年》:“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唐 劉禹錫 《辯迹論》:“夫豈飾小信而要邪?道相籠久矣。” 清 鈕琇 《觚賸·西台笃行》:“不瑣瑣以小信為意。”
(2).江海規律性的輕微漲水現象。 清 吳蔚光 《悲竈戶》詩:“大信已過小信來,盼到天晴還弗果。”
“小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核心定義
指在小事或細節上表現出的誠信,也指過分拘泥于小節而守信。該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中被統一提及。
延伸含義
部分典籍(如《悲竈戶》)提到“小信”還可指江海規律性的輕微漲水現象,但此用法較為罕見。
經典出處
文化内涵
古人強調“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即積累小信方能建立大信,但也警示勿因過度拘泥小節而忽視大局。
如需深入探究古籍原文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及《左傳》相關注解。
小信是一個中文詞彙,由“小”和“信”兩個字組成。小信這個詞的意思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
首先,“小”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小的’或‘不大的’。它可以用來形容大小尺寸,年齡年紀等等。
而“信”則是一個名詞,代表着“信件”或“信息”。‘信’字又是由‘亻’(從‘人’字的左邊)和‘言’(從‘言’字,表示語言)兩個部分組成,這個字的結構表示“一個人傳遞信息”的意思。
所以綜合起來看,“小信”這個詞可以解釋為“小的信件”或者“不大的信息”。它可以指代一些簡短而重要的消息,或者代表在某個特定場合,需要快速傳遞的信息。
在繁體字中,小信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發生改變。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小”字的草書字形較為特别,會寫成一個右邊有一撇的小方塊。而“信”字在篆書中,其形狀更為簡化,隻由數筆構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小信的例句:
1. 我收到了一封小信,内容十分重要。
2. 他們用小信向對方傳達着他們的心意。
3. 我給你打了個小信,告訴你晚上的計劃。
與小信相關的組詞有:小紙條、小便條、小報告等。
與小信近義詞有:簡訊、短信等。
與小信反義詞有:長信、大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