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ial piety] 孝順父母的心意
盡孝心
(1).對雙親長輩孝敬的心意。《禮記·檀弓下》:“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也。”《漢書·武帝紀》:“外迫公事,内乏資財,是以孝心闕焉。”《宋史·樂志十四》:“帝受内禪,紀6*元 紹熙 ,欽崇慈親,孝心肅祗。” 明 高明 《琵琶記·高堂稱壽》:“孩兒,你今日為我兩個慶壽,這便是你的孝心。” 茅盾 《子夜》一:“讓老太爺高卧家園,委實是不妥當。這也是兒子的孝心。”
(2).指對官長孝敬的心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回:“這是卑職的一點窮孝心,求大人賞收了。”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孝心漢語 快速查詢。
“孝心”是對雙親長輩表達孝敬的心意,是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核心體現。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該詞:
核心含義
指晚輩對父母及長輩的關懷與敬愛,既包含物質贍養(如生活照料),也強調精神層面的陪伴與情感溝通。
詞語擴展
在傳統語境中,孝心亦可延伸為對尊長、上級的敬意,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求大人賞收”的表述。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詞語或文化背景,可參考《禮記》、漢典等權威文獻來源。
孝心,又稱為“孝道”,是指對父母充滿敬愛和孝順的心情和行為。在中華文化中,孝心被視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并被視為個人品德修養的基礎。
孝心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孝和心。
孝字的部首是⼦,筆畫數量為四。
心字的部首是⼼,筆畫數量為四。
孝心這個詞最初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記錄,孔子弟子曾問他要為孝心制定具體規範。孔子回答說:“無故而殺之,弟于其兄也。無故而罰之,弟于其父也。無故而鞭之,弟于其兄也。”他的回答強調了對父母和兄弟的尊敬和孝順。
孝心的繁體字為「孝心」。
在古代,孝心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有些古代文獻中使用了「孝」字的舊寫法「肖」或「效」。
1. 他對父母充滿孝心,始終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們的生活。
2. 這位年輕人行走在大街上,孝心溢于言表,讓人們深受感動。
養育、尊敬、順從、照顧、關心、忠心等。
孝敬、孝順、順從、尊敬等。
不孝、不順、不敬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