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級武官名。《舊五代史·晉書·王清傳》:“ 後唐明宗 領行臺,置步直軍。 清 預其募,漸升為小校。”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一:“﹝ 宋太祖 ﹞微時,嘗被酒入 南京 高辛廟 ,香案上有竹杯筊,因取以占己之名位……自小校而上至節度使一一擲之,皆不應。” 清 王夫之 《讀<陳書>書後》:“ 陳武帝 以遐方小校,器止鬥筲,忽起而幹天步。”
(2).猶小卒。 宋 梅堯臣 《韻語答永叔内翰》:“信筆寫此語,謂可忘病憂,黃昏走小校,寄我東郭陬。” 元 關漢卿 《哭存孝》第二折:“[ 李存孝 雲]小校與我打将出去。[卒子雲]理會的,出去。”《水浒傳》第二回:“小嘍囉道:‘三個頭領再三拜復,特地使小校進些薄禮,酬謝大郎不殺之恩。’”
“小校”一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及現代用法:
低級武官名
源自古代軍隊體系,指職位較低的軍官。例如《舊五代史·晉書·王清傳》記載,王清因功從士兵逐漸晉升為“小校”,說明其屬于武官序列中的基層職位。
普通士兵或小卒
在文學作品中常代指普通兵士,如《水浒傳》中“小校送薄禮”、《三國演義》中“小校遙指樊口港”等描述,均體現此意。
以上解釋綜合了權威詞典、史書及文學作品用例,全面涵蓋該詞的古今用法。
小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小”和“木”,總共有9個筆畫。
“小”部分包含了“丿”和“丨”兩個筆畫,表示形态較小、較少或年幼。在漢字中,它可以表示小的事物或稱呼年幼的人。
“木”部分則代表着樹木或木制品。
小校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化,是古時候對年幼學生的稱呼。小校在古代是指還在樹下學習讀書的年輕學生,後來也用來泛指小學生。
在繁體字中,小校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一種寫法是更加繁瑣的篆書,小校的篆書寫法為“小”部分由一個“⺌”組成,旁加一個“丿”,“木”部分在篆書中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小校的使用例句:
1. 她是一位活潑可愛的小校。
2. 昨天我和小校一起去公園玩耍。
3. 小校們在操場上跑來跑去。
以下是與小校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小校園、小校服、小校車、小校花
近義詞:年幼學生、小學生
反義詞:長校(高中、大學等)
所以,小校一詞通常用來指代年幼的學生,特别指小學生,也可以用來形容年幼或體型較小的人。【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