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除止息。 唐 白居易 《閑居》詩:“是非愛惡銷停盡,唯寄空身在世間。”
“銷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消除止息:指事物或情感的逐漸消退、停止。例如唐白居易《閑居》詩中的“是非愛惡銷停盡”,即通過時間或行動讓矛盾、紛擾平息。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白居易的詩句,多用于描述抽象概念(如是非、愛憎)的消散,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在方言(如東北話)中,“消停”(同音異形詞)表示“安靜、停止折騰”。
“銷停”屬于古雅詞彙,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如需引用古籍或文學創作,可參考白居易詩句的用法;日常交流則建議使用“平息”“停止”等現代詞彙。
(完整釋義可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銷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銷(火)和停(止)。銷的拆分部首是火,筆畫數為9畫;停的拆分部首是止,筆畫數為12畫。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直接,就是将兩個漢字組合而成。
在繁體字中,銷停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形态上有一些差異。繁體字的銷字部分在右邊多了一個勺形狀的筆畫。銷停這個詞在繁體字書寫時,将其兩個部分的筆畫先寫銷字的勺形狀,再寫下方的停字形狀。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銷的舊字形是“銷”,字形上面是金屬鍛煉用火爐,下面是賣字旁,表示“賣進動作”。停的舊字形是“鼕”,字形上面是鼓,下面是言字旁,表示“停留不動。”
例句: 1. 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熱鬧繁華的商業區在暴風雨到來時銷停了。 2. 黃昏的餘晖透過窗戶,平息了都市的喧嚣,整個城市仿佛銷停了。
組詞:銷售、銷毀、銷聲匿迹、銷量、停車、停留、停歇
近義詞:熄滅、停頓、停息
反義詞:開放、繼續、運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