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蕭閒 ”。蕭灑悠閑;寂靜。 唐 顧況 《山居即事》詩:“下泊降茅仙,蕭閑隱洞天。” 宋 林逋 《送思齊上人之宣城》詩:“蕭閑水西寺,駐錫莫忘歸。”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三:“親朋歲月各蕭閒,情話纏6*綿禮數删。”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十三:“ 滿城 是另一個世界,是一個極蕭閑而無一點塵俗氣息,又到處是畫境,到處富有詩情的地方。”
見“ 蕭閑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蕭閑漢語 快速查詢。
“蕭閑”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xiá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蕭閑”既可用于自然環境的靜谧(如山林、寺廟),也可形容人超然物外的精神狀态。其文學色彩濃厚,常見于古典詩詞及描寫隱逸生活的文本中。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考據,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詞義解釋:
蕭閑(xiāo xián)指的是心境甯靜、生活悠然自得的狀态。形容人從容淡泊、無憂無慮。
拆分部首和筆畫:
蕭:草木掉葉。部首:艹。筆畫:12。
閑:空閑安逸。部首:門。筆畫:7。
來源和繁體:
“蕭閑”一詞源于古代詩人杜甫的《閑居贊》:“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青青綠水蕭蕭楚,白白白雲依舊。”後來,“蕭閑”演變成用來形容一種甯靜、放松的心境。
在繁體字中,“蕭閑”以「蕭閒」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蕭閑的“蕭”字寫成“蕭”,“閑”字與現代相同。
例句:
1. 他每天晚上都喜歡在花園裡散步,享受着一種蕭閑的樂趣。
2. 那位老者态度十分輕松,總是以蕭閑的神情面對各種困難。
組詞:
1. 閑散:形容生活或工作無拘束,懶散的狀态。
2. 閑暇:指沒有工作或任務,有空閑時間的狀态。
3. 逍遙:形容心情暢快、自由自在的狀态。
近義詞:
1. 安逸:指心靈和身體都處于安穩、舒適的狀态。
2. 悠然:形容心境甯靜、從容自得的狀态。
3. 閑適:指心情舒暢、沒有壓力的狀态。
反義詞:
1. 忙碌:形容事務繁多,時間緊迫,沒有閑暇的狀态。
2. 焦慮:指内心不安、煩躁,缺乏甯靜的狀态。
3. 壓力:形容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緊張和壓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