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習的意思、校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習的解釋

考校練習;考查學習。《三國志·吳志·孫和傳》:“常言當世士人宜講修術學,校習射禦,以周世務。”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於是回駕而返,各歸其國,校習兵馬,督勵士卒。”《明史·外國傳一·朝鮮》:“三十一年冬,以 洪武 永樂 間所賜樂器敝壞,奏求律管,更乞遣樂官赴京校習,許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校習(xiào x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結構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經典文獻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校”字在《說文解字》中訓為“木囚也”,本指刑具,後引申出校正、考核之意。《漢語大詞典》收錄“校”有“比較;考訂”之義,如《論語·泰伯》中“校數歲之中以為常”。“習”在甲骨文中作“羽”形,本指鳥類振翅,《禮記·月令》注“鷹乃學習”即取此義,後衍生為反複練習、熟習之意。

二、經典用例 該詞完整形态見于《後漢書·禮儀志》:“立春之日,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鬥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早晩時,令民皆出農具,校習五兵。”此處“校習”指校驗兵器與操練兵法結合的複合行為。

三、現代語義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校習”未被單獨收錄,但據《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考釋,當代學界多将“校習”作為動補結構理解,包含“校正檢驗”與“反複操練”雙重含義,常見于古籍校勘領域,指通過比對不同版本進行學習研究的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校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礎釋義
拼音為xiào xí(注音:ㄒㄧㄠˋ ㄒㄧˊ),意為考校練習 或考查學習,強調通過考核、訓練來檢驗學習成果或技能掌握程度。

二、引證與古籍用例

  1. 《三國志·吳志·孫和傳》
    記載:“常言當世士人宜講修術學,校習射禦,以周世務。”
    此處指士人應通過訓練射箭、駕車等技能來適應實際事務需求。
  2.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
    提到:“各歸其國,校習兵馬,督勵士卒。”
    描述軍隊通過操練兵馬、激勵士兵來提升戰力。
  3. 《明史·外國傳一·朝鮮》
    記載朝鮮請求派遣樂官赴京“校習”樂器,體現對技藝的考核與學習。

三、應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涉及學術、軍事、技藝等領域,強調通過系統性考核或訓練來達到精進目标。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檢驗性學習”的核心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單衣備利表侄冰譽撥捐伯時草屋瀍邙秤長嗔怪尺兵寸鐵丑小鴨楚焞琱鴨地事短丑趸打耳後風生浮生切響鋼包光傥孤傷哈肋巴篁竹見趣腳窩窩寄味極着巨功樂節斂持良時吉日緑意面磨羅嗯哪撚子蹑等飄飄搖搖頻傳屏星鋪面撲速速千端萬緒前腦竊竊诩诩讓酒柔麗桑蘇西宮侍讀學士世婚樹聲蘇興糖房天中之嶽拖宕秃翁外積霄峯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