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孝德光明盛美。《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八·漢安世房中歌》:“大矣孝熙,四極爰轃。”《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十·隋太廟歌》:“孝熙嚴祖,師象敬宗,惟皇肅事,有來雝雝。” 宋 秦觀 《代賀興龍節表》:“昭哉嗣服,纘六聖之洪休;大矣孝熙,備三宮之至養。”《宋史·樂志七》:“舞具八佾,樂備六成。大矣孝熙,厲意專精。”
“孝熙”是一個具有傳統文化内涵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孝熙”指孝德光明盛美,強調以孝道為核心的德行光輝而美好。其中: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現代多用于人名,寓意融合:
“孝熙”濃縮了儒家倫理中“孝”的德行與“熙”的吉祥願景,常用于表達對個人品德或家族傳承的美好期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孝”“熙”單字的詳細解釋,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解析來源。
《孝熙》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尊敬父母和敬老愛幼的美德”。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孝”和“熙”。
“孝”的部首是“子”,它有六畫。而“熙”的部首是“火”,它有十三畫。
《孝熙》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大論》中,原文為:“孝熙親之”(尊敬父母)。後來逐漸成為表示尊敬父母和敬老愛幼的美德。
在繁體字中,孝熙的字形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孝熙的字形與現代略有差異。例如,古代的“孝”字中,上面有一個“⺍”字旁,下面是“子”字;而古代的“熙”字中,“火”字的形狀稍有變化。
1. 孝熙之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 我們要時刻懷着孝熙之心對待父母和長輩。
1. 孝順: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2. 孝心:對父母親的關心和尊敬。
3. 熙熙攘攘:形容熱鬧、擁擠的樣子。
1. 表孝:表示孝道。
2. 敬孝:敬重孝順。
不孝:不尊敬父母、缺乏孝道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