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嚣然的意思、嚣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嚣然的解釋

亦作“嚻然”。1.閑適貌。《爾雅·釋言》“嚻,閑也” 晉 郭璞 注:“嚻然,閑暇貌。” 明 張居正 《學農園記》:“則又欣然以喜,嚣然以娛。” 清 吳嘉賓 《得一齋記》:“吾一從而居其土宜别其苦良,不亦矜乎,故吾嚣然自為得也。”

(2).得意貌。《三國志·蜀志·彭羕傳》:“ 羕 起徒步,一朝處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 宋 蘇轼 《上韓太尉書》:“於是天下之士,嚣然皆有無用之虛名,而不適於實效。”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著議第六》:“其惑也,則且援古以刺今,嚣然有聲氣矣。” 姚錫鈞 《春聲自序》:“比年以來,斯事至濫,往往遣詞選字,義且未安,而嚣然自鳴,多所刊布。”

(3).饑餓貌。《文選·嵇康<養生論>》:“終朝未餐,則嚣然思食。” 李善 注:“嚣然,飢意也。” 清 顧炎武 《中憲大夫山西按察司副使寇公墓志銘》:“奉旨徵漕,而大水之後,粒米無出,百姓嚣然。”

(4).擾攘不甯貌。 唐 韓愈 《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 安南 乘勢殺都護 李象古 …… 嶺 南嚣然。” 宋 王谠 《唐語林·德行》:“臣宣旨 京兆 尹閲女子,人間嚣然,而朝廷好言事者得以為口實。” ********* 《當前的主要任務》:“舉個明顯的例子,你說民主政治實現能加強國力,加速抗戰勝利的到來嗎?他就嚣然起來反對。”

亦作“嚻然”。憂愁貌。《漢書·王莽傳贊》:“是以四海之内,嚣然喪其樂生之心,中外憤怨。” 顔師古 注:“嚣然,衆口愁貌也。音五高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嚣然"為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現代漢語角度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嚣"指喧嘩吵鬧,"然"為形容詞後綴,故"嚣然"表示聲音嘈雜的狀态。例如描述市集環境時指人聲鼎沸的喧鬧場景。該詞屬書面語體,現代多用于文學作品中環境描寫的修辭。

二、古代漢語角度 在《詩經·小雅·車攻》中記載:"之子于苗,選徒嚣嚣",漢儒鄭玄注疏明确指出此處的"嚣嚣"即"嚣然",特指衆人聚集時發出的喧嘩聲。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考釋,認為該詞可引申形容态度傲慢,如《左傳·成公十六年》"楚師嚣然"即指軍容不整、士氣渙散之态。

(文獻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2. 漢典網《康熙字典》電子版
  3.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十三經注疏》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嚣然”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及相關例證:

  1. 閑適自得
    指從容不迫、悠閑的狀态。例如明代張居正《學農園記》中“嚣然以娛”,形容心情愉悅而安逸。此義源自《爾雅》中“嚻然,閑暇貌”的注解。

  2. 傲慢得意
    形容人驕傲自滿的神态。如《三國志·蜀志·彭羕傳》提到“形色嚣然”,描述彭羕因升遷而顯露驕矜之态。宋代蘇轼也曾用此詞批評虛浮的士人風氣。

  3. 饑餓困頓
    表現饑腸辘辘的狀态。嵇康《養生論》中“嚣然思食”即指空腹引發的強烈食欲。清代顧炎武的記載也以此形容災民饑馑之狀。

  4. 紛擾不安
    指社會動蕩或人心惶惶。如《三國志·吳書·孫峻傳》記載“百姓嚣然”,反映暴政導緻民心動蕩。

使用注意:現代漢語中“嚣然”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如描述神态多取“得意”義,涉及民生則傾向“饑餓”或“紛擾”義。可參考《漢典》《三國志》等權威古籍進一步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百常北戶變貌泊泊撥給潮白赤腳婢楮币當役鬥母元君斷脰妨蔽費項鋒車悍銳好丹非素黑衣郎花露水黃土高原簡珠架屋疊牀金粟紙寄人檐下奇羨軍警垲壤口蠟理安連稱亮闇獵精力主罵題眉厖齒鲵偏航前光乾咽起腳秋憲去污粉人苋入說升帳時賢矢志不渝詩主書包水火算缗夙興昧旦鐵翼挺胸疊肚瓦罐不離井口破謂詞無憂樹下軍枭處小姨吓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