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舌的意思、曉舌的詳細解釋
曉舌的解釋
指鳥兒拂曉的啼鳴。 唐 元稹 《五弦彈》詩:“風入春松正淩亂,鶯含曉舌憐嬌妙。”
詞語分解
- 曉的解釋 曉 (曉) ǎ 天明:曉市。拂曉。破曉。報曉。 知道,懂得:曉暢。曉得。分曉。 使人知道清楚:曉示。曉谕。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舌的解釋 舌 é 人或動物嘴裡辨别滋味、幫助咀嚼和發音的器官:舌頭。舌耕(a.指讀書勤奮;b.舊時學者授徒,依口說謀生,好像農夫耕田得粟)。唇槍舌劍。 語言辯論的代稱:舌戰(激烈議論)。 像舌頭的東西:帽舌。火
網絡擴展解釋
“曉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 指鳥兒的拂曉啼鳴:這是最常見且權威的解釋,源自唐代詩人元稹的《五弦彈》詩句“風入春松正淩亂,莺含曉舌憐嬌妙”。其中“曉”指清晨,“舌”比喻鳥鳴聲,整體形容鳥兒在黎明時分的婉轉啼叫。
2.其他可能的解釋
- 形容善辯或明理之人: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曉舌”可指善于辯論、明辨是非的人,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
3.字詞拆分釋義
- “曉”:意為天明、知曉,如“拂曉”“知曉”。
- “舌”:本指人或動物的舌頭,引申為語言能力,如“唇槍舌劍”。
4.使用建議
- 在文學或古詩文場景中,建議采用“清晨鳥鳴”的釋義,并引用元稹詩句增強說服力。
- 若需表達“善辯”之意,可優先使用更常見的詞彙如“辯才”“口若懸河”等,避免歧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曉舌的意思
曉舌是一個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清晨吐字,發出聲音”。它可以用來形容早晨鳥兒鳴叫的聲音,也可以用來比喻早起之後的講話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曉(日字旁,口上,五畫),舌(舌字旁,舌下,六畫)。
來源和繁體
曉舌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的《東方之日》篇:“維啟維旦,載舟載釣,曉之既舍。”曉舌在現代漢語中常用于文學作品,形容清晨的聲音。
在繁體字中,曉舌可寫作「曉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曉舌在古代有時會采用不同的漢字寫法。在《康熙字典》中,曉可以寫作「曉」,舌可以寫作「齒」。這個寫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和書法作品中。
例句
1. 鳥兒在樹枝上曉舌,喚醒了整個村莊。
2. 他每天早晨都喜歡在山間散步,傾聽大自然的曉舌。
組詞
1. 晨曦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
2. 朝陽 (早晨的第一縷陽光)
近義詞
1. 囀鳴 (指鳥鳴聲)
2. 鳴叫 (指動物發出聲音)
反義詞
寂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