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順長輩,敦睦親屬。《舊唐書·裴向傳》:“内外支屬百餘人, 向 所得俸祿,必同其費,及領外任,亦挈而隨之。有孤惸疾苦不能自恤, 向 尤周給。至今稱其孝睦焉。”《宋史·孝義傳·姚宗明》:“當 慶曆 初,有司以 姚氏 十世同居聞于朝, 仁宗 詔復其家……自 慶曆 以後又五十餘年,而其家孝睦不替。”《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元年》:“ 抱樸 母 陳氏 ,少通經義,以孝睦稱。”
“孝睦”是一個由“孝”和“睦”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主要體現傳統倫理觀念,具體解釋如下:
“孝睦”意為孝順長輩、敦睦親屬,強調對家族内長輩的敬愛和對同輩親屬的和諧相處。其中:
該詞多見于史書和文獻記載:
如北宋官員裴向,不僅贍養家族百餘人,還周濟孤苦,成為踐行“孝睦”的典型;宋代姚氏家族因世代遵循孝睦之道,獲宋仁宗免除賦稅嘉獎。
“孝睦”常用于描述傳統家族倫理,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曆史文化讨論或家風傳承,例如:“孝睦傳家”“以孝睦為本”。其核心精神至今仍被視為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孝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彙,它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價值。孝睦是指對自己的父母盡心盡力地尊敬、照顧、關心,同時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和睦相親。
拆分部首和筆畫:
孝 -- 宀(寶蓋頭) + 子(兒子):表示一個兒子對父母的關心和尊敬。
睦 -- 目(眼睛) + 田(田地):表示人們和睦相處,平等友愛的關系。
來源:
孝睦一詞來源于古代的中華文化傳統,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價值之一。在古代,人們非常重視家庭的和睦與親情的傳承。
繁體寫法:
孝睦 (繁體: 孝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孝睦 (古字:孝睦) 在古代并沒有什麼不同的寫法。
例句:
1. 他一直孝敬着年邁的父母,并與兄弟姐妹之間保持着親密的關系。
2. 孝睦是家庭和社會的基礎,是一種美德。
組詞:
1. 孝順:對父母盡心盡力的尊敬和關懷。
2. 和睦:人與人之間相互友好、和諧相處。
3. 睦鄰:相鄰的鄰居之間和睦相處。
近義詞:
孝敬、孝順、親和、友好。
反義詞:
不孝、不和、冷漠、敵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