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凋謝。引申為衰落。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儀》詩:“初秋涼氣發,庭樹微銷落。” 唐 柳宗元 《早梅》詩:“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明 李攀龍 《初秋感懷》詩:“物候堪銷落,應憐杜若芳。” 清 戴名世 《淩母嚴太安人壽序》:“後王父母相繼謝世,家漸銷落。”
(2).熔化。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七:“ 李 譜復雲,﹝得一,順天錢﹞ 思明 銷落佛銅所鑄。賊平,無所用,復以鑄佛。”
“銷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凋謝引申為衰落
形容事物逐漸衰敗、失去活力的狀态,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象、家族命運或社會興衰。例如:
熔化(較少見)
指金屬等物質熔解的過程,如宋代周煇《清波雜志》記載“銷落佛銅所鑄”,指熔化佛像鑄錢。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銷落是一個動詞,指的是在銷售或交易中的貨物或商品出售完畢,沒有剩餘的意思。也可以指事物逐漸銷毀或減少的狀态。
銷落由火字旁(火)和現字旁(玄)組成。
火字旁的部首是火,表示與火相關。它的拼音為huǒ,總共有4畫。
現字旁的部首是玄,表示與玄奧有關。它的拼音為xuán,總共有5畫。
銷落的來源比較複雜,早期的字形為“銷”和“落”的合寫,寫作“銷落”。後來經過逐漸簡化,才變成了現在的“銷落”。
繁體字“銷落”與簡體字“銷落”同一詞義。
在古代,銷落還被寫作“銷烙”或“銷削”,但這種寫法已經過時。
1. 最後一件商品已經銷落一空。
2. 那家商店的貨物銷落得很快。
銷售、銷量、下落、降落
銷售完畢、售罄、銷毀
滞銷、庫存充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