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夷的意思、巢夷的詳細解釋
巢夷的解釋
巢父 和 伯夷 的并稱。 唐 陳子昂 《同參軍宋之問》詩:“諸君推 管 樂 ,之子慕 巢 夷 。” 唐 李白 《江西送友人之羅浮》詩:“君王縱疎散,雲壑借 巢 夷 。”
詞語分解
- 巢的解釋 巢 á 鳥搭的窩,亦指蜂、蟻等動物的窩;借指敵人或盜賊的藏身之所:鳥巢。蜂巢。巢窟。匪巢。巢穴。 姓。 筆畫數:; 部首:巛; 筆順編號:
- 夷的解釋 夷 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滅:夷滅。族夷(誅殺犯罪者家族)。 等輩:“諸
專業解析
"巢夷"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合成詞,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并需結合古代文獻中的用例進行闡釋。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典籍記載,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巢 (Cháo):
- 本義指鳥獸的窩穴。《說文解字》釋為:“鳥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
- 引申為:
- 隱居之處:如“巢居”,指隱居山林。
- 遠古部落名:指有巢氏,傳說中構木為巢的氏族首領。
- 人聚居之地:如“巢穴”(後多用于貶義)。
- 在“巢夷”中,“巢”特指傳說中的上古隱士巢父。據晉皇甫谧《高士傳》記載,巢父因“以樹為巢而寝其上”而得名,是堯帝時代著名的隱者,拒絕接受堯的禅讓。
- 夷 (Yí):
- 本義指東方部族,古代對中原以外民族的泛稱之一(東夷)。《說文解字》:“夷,平也。從大從弓。東方之人也。”
- 引申為:
- 平、平坦:如“化險為夷”。
- 鏟平、消除:如“夷為平地”。
- 平和、喜悅:如“心曠神怡”(“怡”與“夷”通)。
- 古代賢人:特指商末周初的隱士伯夷。伯夷與其弟叔齊因反對周武王伐纣,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最終餓死,被後世奉為氣節高尚的典範(見《史記·伯夷列傳》)。
- 在“巢夷”中,“夷”特指伯夷。
二、 “巢夷”的合成含義
“巢夷”并非指一個具體事物或現代常用概念,而是将兩位著名的上古隱士“巢父”和“伯夷”并稱。其核心含義在于:
- 指代隱逸高士:合稱“巢夷”,用以泛指像巢父、伯夷那樣品德高尚、不慕名利、堅守氣節、避世隱居的賢人。
- 象征高尚節操與隱逸精神:這個詞凝結了古代文化中對淡泊名利、不事王侯、堅守個人信念與氣節的隱逸人格的推崇和向往。
三、 典籍用例
“巢夷”一詞在古代文獻中雖不常見,但确有使用,用以并稱這兩位隱士代表:
- 例如,在稱頌某人具有隱逸之志或高潔品格時,可能會用“志慕巢夷”或“行比巢夷”這樣的表述,意為其志向或品行堪比巢父和伯夷。
總結
“巢夷”是一個合成專名,特指上古隱士巢父和伯夷。其含義并非兩字字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借這兩位曆史人物來象征一種超凡脫俗、不慕榮利、堅守氣節的隱逸精神和高尚人格。該詞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仿古語境中,用以贊頌具有類似品格的人或表達對這種精神境界的向往。
主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巢”、“夷”單字的詳細釋義及引申義提供了最權威的現代詞典解釋。
- 《說文解字》 (東漢·許慎 著):提供了“巢”與“夷”的字源和本義解釋。
- 《高士傳》 (晉·皇甫谧 撰):記載了巢父的生平事迹,是“巢”作為隱士代稱的重要文獻來源。
- 《史記·伯夷列傳》 (西漢·司馬遷 著):詳細記載了伯夷、叔齊的事迹,是“夷”作為隱士代稱的核心文獻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巢夷”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háo yí,其核心含義是巢父與伯夷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巢夷”指兩位古代高士:
- 巢父:傳說中堯帝時期的隱士,因“巢居樹上”得名,以清高不仕著稱。
- 伯夷:商末周初的賢人,因“不食周粟”的典故成為氣節與隱逸的象征。
2.文學與曆史背景
該詞常用于古典詩文,代指隱逸生活或高潔志向:
- 唐代陳子昂《同參軍宋之問》詩:“諸君推管樂,之子慕巢夷”(以“巢夷”表達對隱士的向往)。
- 李白《江西送友人之羅浮》詩:“雲壑借巢夷”,暗喻友人追求隱居生活。
3.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巢夷”可形容貧瘠生活環境,但此義項未被主流權威文獻廣泛收錄,可能為引申或誤讀。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曆史領域,描述隱士或高潔人格。
- 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屬于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
建議參考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文用例,以準确理解其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閉堂伯益不當人子充咽村婢大化改新戴眉含齒黨衆道儒釋登東定國安邦反哺訪勝發癢鳳距弓彎鹳雀樓河陽呼叱禍結兵連見伏绛雲叫做救生衣姬文軍籍曠班領道盧米萌芽墓俑南牙凝鍊旁鄉痞利匹如潑油救火青奴輕饒素放秦晉栖宿入館喪宰散氏盤散陽商山四翁善眉善眼壽頭碼子贖放塌拉唐三藏踏碛委付溫恂無聊賴向方相彷鑲牙鮮燿洩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