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悍的意思、枭悍的詳細解釋
枭悍的解釋
骁勇強悍。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拆書見鏡》:“虎臣一身都是膽,叱咤真梟悍。” 清 鈕琇 《觚賸·河東君》:“梟悍之徒,聚百人,交訌於堂。” 清 陳天華 《中國革命史論》第二章第一節:“有 秦政 其人者出,以梟悍雄傑之資,乘六世之餘烈,執長鞭以禦宇内,吞噬六國。”
詞語分解
- 枭的解釋 枭 (梟) ā 一種與鸱鸺相似的鳥。 勇健:枭勇。枭健。枭将。枭雄(a.強橫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傑出的人物)。 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挂在木上:枭首。枭示(枭首示衆)。 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鹽枭。
- 悍的解釋 悍 à 勇猛,勇敢:強悍。精悍。悍勇。 兇暴:悍然。兇悍。悍吏。悍戾。 強勁,急暴:湍悍。急悍。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枭悍”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o hàn,其核心含義為骁勇強悍,常用于形容人物性格或行為中的勇猛、果敢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詞義
- 核心釋義:指勇猛、強悍,帶有果斷剛毅的意味。
- 構成解析:
- “枭”:原指枭鳥(貓頭鷹),引申為勇猛、桀骜不馴(如“枭雄”);
- “悍”:意為強悍、勇猛。
兩者組合後,強調兼具勇猛與剛強的特質。
出處與引證
- 明代《玉鏡台記》(朱鼎):
“虎臣一身都是膽,叱咤真梟悍”,形容将領的骁勇無畏。
- 清代《觚賸》(鈕琇):
“梟悍之徒,聚百人,交訌於堂”,描述兇悍之徒的聚集鬧事。
- 陳天華《中國革命史論》:
以“梟悍雄傑之資”形容秦始皇的強橫與魄力。
現代用法
- 適用對象: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武将、枭雄或性格剛烈的人物。
- 近義詞:骁勇、剽悍、剛猛。
- 反義詞:怯懦、柔弱、溫順。
權威來源
- 滬江線上詞典(極高權威性)和查字典(高權威性)均明确其核心含義為“骁勇強悍”。
- 其他網頁(如、5、6)重複引用古籍例句,但權威性較低,可作為輔助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法,可查閱《玉鏡台記》《觚賸》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枭悍的意思
《枭悍》是一個形容詞。意為勇猛、強悍的樣子或者性格;形容人或動物的性格或行為精悍強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枭悍》由兩個部首組成:枭(鳥頭)和心(心髒)。筆畫分别為10畫。
來源
枭悍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軍事詞彙,意為勇猛無畏、戰鬥力強大。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開始被用來形容人的個性和行為。
繁體
繁體字為「梟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梟悍」的寫法稍有不同。梟的上方是「鳥」,代表了枭鳥的意思;悍的左邊是「心」,代表了勇猛的内心。
例句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枭悍的氣質和出色的技術。
2. 這匹馬毫不畏懼地跳過障礙物,顯示出了枭悍的本性。
組詞
枭猛、勇悍、強悍、精悍、剛悍等。
近義詞
兇悍、勇猛、強悍、威武等。
反義詞
懦弱、膽小、柔弱、軟弱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