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揚雄 《解嘲》:“夫 蕭 規 曹 隨, 留侯 畫策, 陳平 出奇,功若 泰山 ,響若阺隤,唯其人之贍知哉,亦會其時之可為也。”按, 蕭 指 蕭何 , 曹 指 曹參 。 漢 初 蕭何 為丞相,制定律令制度,後 曹參 繼 蕭何 為相,完全根據 蕭何 的成規辦事。後以“蕭規曹隨”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規辦事。 ********* 《自傳》:“丙辰之役,以為但使 袁世凱 取消帝制,則 民國 依然無恙,其他 袁世凱 所遺留之制度,不妨 蕭 規而 曹 隨,以 袁世凱 所為,除帝制外,無不宜于 民國 者。”
“蕭規曹隨”是一個源自西漢曆史的成語,比喻後人完全遵循前任制定的規章制度行事。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析該詞含義:
漢初丞相蕭何制定法律、賦稅、行政制度,為漢朝奠定基礎。蕭何去世後,繼任者曹參選擇“清靜無為”,對既有政策不加改動,甚至整日飲酒,看似不理政務。面對漢惠帝質疑,曹參解釋:
“蕭何制定的法令已初見成效,貿然推翻會導緻混亂。我隻需恪守職責、承繼舊業,便是成功。”
這一做法使西漢社會穩定發展,為“文景之治”鋪路。
若需了解完整典故細節,可參考《史記》原文或權威曆史解析(如、5、7、8)。
蕭規曹隨(xiāo guī cáo suí)是一個成語,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下面将從字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來進行解析。
蕭規曹隨表示在治理國家或組織中,領導者能夠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使得下屬也能按照既定的規範行事,起到示範和引領的作用。
蕭:草木凋零的樣子,表示嚴肅、莊重。
規:規範的準則、法則。
曹:官員。
隨:跟隨、順從。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不蕭規曹隨。”(《論語•衛靈公》)
蕭規曹隨的繁體寫法為蕭規曹隨。
蕭的古代字形為“蕭”,規的古代字形為“規”,曹的古代字形為“曺”,隨的古代字形為“隨”。
領導者要蕭規曹隨,以起到榜樣的作用。
蕭瑟、規定、曹操、隨機
法度、秩序、規矩
任性、破壞、懶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