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tend to the office on an empty stomach] 餓着肚子辦理公事
要想他們毀家纾難,枵腹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清· 李寶嘉《活地獄》
餓着肚子辦理公事。《胭脂血彈詞》第八回:“殘喘難延惟有死,怎能枵腹去從公。” ********* 《銀行最高的信用是現兌》:“在一般行政官吏想起來,以為現在行政經費無着,職員不能枵腹從公,何以不通挪這宗款項來維持政府的現狀呢?” 葉聖陶 《前途》:“就說開了學,學款早已移充軍饷,還是一個枵腹從公。”
“枵腹從公”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xiāo fù cóng gōng,其核心含義是形容餓着肚子處理公務,引申為一心為公、勤勉工作的态度。以下為詳細解釋:
出處:
語法結構: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2、5)中的例句和用法解析。
《枵腹從公》是一個成語,意為饑腸辘辘地跟隨在公主或貴人身邊。表示人們為了利益或追求地位,不顧個人的饑餓和疲勞,盡心盡力地服務他人。
《枵腹從公》的第一個字是“枵”,它的部首是“木”,共有六畫。第二個字是“腹”,它的部首是“⺼”,共有十五畫。第三個字是“從”,它的部首是“人”,共有四畫。第四個字是“公”,它的部首是“八”,共有四畫。
《枵腹從公》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描述了一個叫趙康的人為了追隨孔子,饑腸辘辘地跟隨在他身邊。後來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盡心盡力地為他人服務。
《枵腹從公》的繁體字為「枵」、「腹」、「從」、「公」。
在古代漢字中,《枵》以「欶」或「肖」表示,意為瘦弱。《腹》以「腑」表示,意為肚子。《從》以「從」或「曾」表示,意為隨從。《公》以「功」表示,意為公家。
1. 他是個忠誠的仆人,為了主人的利益,總是枵腹從公。
2. 雖然他一路饑腸辘辘,但他還是堅持枵腹從公。
組詞:順腹、枵腹、雲腹、苦腹。
近義詞:忠誠、盡心盡力、無私。
反義詞:自私、自利、躲避。
【别人正在浏覽】